幸福農莊負責人陳惠雯主講「永續種植」。圖/記者曾博群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今日第二天,佛光山《人間福報》今日在參展專區舉辦講座,幸福農莊負責人陳惠雯主講「永續種植」,她強調環境永續不能忽略種子的多樣性,要使用作物本身產出的種子,應捨去商業為取向,效法古代農夫保種概念,用耕作達到永續發展。
陳惠雯說,疫情期間商業活動停滯,民眾在家開始流行家庭菜園,導致種子缺貨,可見種子自給自足的重要性,若是過於依賴國外,一旦發生戰爭或天災地變,能源危機等等,可能導致農業巨變,沒有食物可吃。
近代農業導入科技耕種,灌溉水、化學肥料等新科技的投入,栽培因環境而失敗的風險大減,因此降低對於品種多樣性的要求,隨著科技以及種苗企業的發展,作物的商業生產已大多採用種子公司或政府單位所提供的種子。
陳惠雯指出,商業取向犧牲種子多樣性,市面上出現大量的基因改造農作物,作物品種更替迅速的情況之下,舊品種若沒有妥善保存,其中的基因就可能永遠流失。保種概念就顯得重要,農作物可因此隨著環境變動自行演化,使基因一直維持多樣,即使氣候變遷,仍可創造出適合新環境的地方作物。
陳惠雯也推廣自種自食,同時強調自家採種、留種,自然農法等同是從商業化的大規模生產,回歸手工栽種的傳統農業,相對於從外面買回來的種子,自家採種讓作物能一代一代逐漸適應它所生長的土地,發展出最適合當地的特性。
陳惠雯說,適度保留突變品種,以免基因窄化,加上作物會依風土演化而形成多元品種。若有強勢的病蟲害或氣候變遷等因素導致某個品種全數陣亡,其它品種就有機會替補,防止糧食危機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