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琹涵
家母辭世已經二十二年了,我們有多麼想念她。
她一生不慕榮利,熱愛文學,喜歡閱讀,也影響了五個兒女,我們有書陪伴著長大,擁有靜好的歲月。
我們都在十六歲離家到外地讀書,家父母的字都好,跟我們寫信的是母親,因為父親的工作太忙,很難顧及我們。家父寫得一筆柳字,挺拔、端正而易懂;家母寫的是行草,我們半讀半猜,哇哇大叫:要寫正楷啦。
家母律己嚴格卻待人寬厚,她很少打罵我們,除非事前已經提出警告,竟然還惹出禍事來,那就必然遭到嚴懲。
童年時,有一次母親在午睡,我不小心打破了家中唯一的熱水瓶。那時的社會普遍貧窮,熱水瓶好像還是進口的,所以很貴,阿嬤說:「你一定會被媽媽打。」我嚇死了,忐忑不安。等母親醒來,阿嬤立刻告狀,並主張重罰,理由是「熱水瓶那麼貴」。母親卻說,「大人也可能失手打破,何況是個孩子?」結果沒有處罰。她賣掉了一個小金戒,買來新的熱水瓶。
她重視品格教育,言出必行,兒女也都守規矩。她從不算命,也不曾入廟問事。難道她不曾有過困頓、艱難的時刻嗎?其實,紅塵試煉,誰也難以逃躲,她靠的是自己的堅毅不拔,平安涉度種種考驗。
後來,我在外地教書,有一年,母親在給我的信上寫著:「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數,強求未必可得。」真令我大吃一驚,這完全顛覆了我印象中的她。那年,她六十歲。
彼時,我已經在文壇初試啼聲,出了兩本散文書,頗受矚目。又因為文字精簡,高中聯招國文試題中的文意測驗和閱讀測驗,經常選用作為考題的範文,但是由於次數過多,出題的指導教授要求迴避涵的作品,以免被補習班猜中。我也以為,大概就這樣了。不料,有一年,居然又被採用了。據說是入闈老師出完國文考題,赫然發現,閱讀測驗的文章和前一年同一篇,出自中央副刊。必須抽掉,立刻重出,時間已然緊迫,人人面色凝重,無法可想了,臨時決定用拙作〈最後一秒鐘〉,出處則以新生副刊替代涵。
母親知道了,說:「好運氣,還真是擋不住的。」
難道是這件事,讓她覺得「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數」?
母親的兒女雖然沒有飛黃騰達,但都自重自愛、幸福快樂,不曾辜負她的疼愛和教誨,我想,在天上的母親會是安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