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颶風卡翠娜二○○五年八月吹襲美國紐奧爾良後,聯邦緊急措施署(FEMA)以二十七億美元(約台幣八百一十億元)購買貨櫃和流動房屋給災民居住,但該署在建造規格上沒詳列建材的衛生安全標準,製造商為趕工疑使用劣質木材和含甲醛材料,結果災民入住數個月後,引發公共衛生危機,部分民眾出現健康問題。
三十萬名入住居所的災民當中,很多出現呼吸困難、眼痛、鼻痛和喉嚨痛等不尋常的症狀,甚至有人死亡。專家指出,此次爆發公共衛生災難,問題出在草率趕工,部分貨櫃建造商為趕工,採用廉價次等木材和材料,增加災民患癌風險。
除了劣質木材,房屋建材還檢驗出含有甲醛。甲醛是工業化學物,可能引發鼻癌和血癌,亦會令哮喘和呼吸問題惡化。調查發現,這批房屋存在的甲醛,含量甚至超出「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的容許上限。
事發之後各相關單位互相推卸責任,聯邦政府痛批製造商賺黑心錢,而材料供應商指責聯邦政府規定不明。但不論爭論如何,已有一萬七千名入住的災民聲稱健康受損,出現呼吸、患癌和死亡等問題,向六十四間貨櫃製造商和聯邦政府提出集體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