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類流感爆發 專家籲「病毒混合池」須整合監控 |2023.06.28 語音朗讀 97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新冠疫情降級、民眾生活恢復之外,應針對新冠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及腸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混合池」進行整體監測。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過去三年因新冠防疫措施,影響呼吸道病毒流行趨勢,多數病毒在疫情期間改變了流行樣態,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28)日表示,新冠疫情降級、民眾生活恢復之外,對於傳染病的整合監測不容忽視,應針對新冠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鼻竇病毒及腸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混合池」進行整體監測,制定合適的公衛措施、擬定更精準的疫苗施打及藥物治療策略,防止病毒大流行再次發生。陳秀熙說,台灣在醫療體系分工下,面對病毒的防治策略,總是採取單一疾病觀點思考,在疫情降溫、各國封城及口罩等非藥物介入措施(NPI)鬆綁後,除了新冠病毒,其他呼吸道病毒也將再度流行,形成「病毒混合池」。陳秀熙指出,台灣應效法國際,進行「後疫情呼吸道病毒混合池整合監視」,監測對象包括新冠病毒、腸病毒、流感病毒及鼻竇病毒等項目;疫情監測方式則有數位疫情調查、基層醫師定點監測、醫療院所及學校被動通報,以及實驗室監測四項。陳秀熙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9年流感大流行後,就開始呼籲全球進行數位疫調,可透過網路監測、民眾上網自願通報,以及電話調查等方式落實。基層醫師定點監測台灣行有年,疫後應繼續進行呼吸道病毒混合池監控;指揮中心解除後,依照傳染病防治法,學校及醫療機構仍會持續通報疫情狀況;實驗室監測則可分析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的亞變種株,提供未來疫苗產製建議。圖/中央社目前類流感、腸病毒流行出現上升趨勢,陳秀熙指出,腸病毒影響最深的族群是1到3歲的幼童,且根據臨床醫師反應,有極大的可能與新冠疫情混合感染,再加上其他如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病毒感染,為保護孩童,更應該進行呼吸道病毒混合池的整體監控。根據台灣急診腸病毒監視數據,腸病毒引發的泡疹性咽峽炎流行呈現上升趨勢,且已提前在腸病毒流行季節前進入高峰;腸病毒流行曲線則幾乎恢復至新冠疫情前的樣態,雖有助在社區產生病毒抗體,但須特別留意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等容易致死的合併症。陳秀熙說,類流感病毒因呼吸道症狀與新冠相似,且能反應其他病毒在呼吸道病毒混合池中增加強況,是呼吸道病毒中的流行疫情重要指標,目前已觀察到類流感流行情況出現上升趨勢;新冠大流行後,類流感也隨著大量快篩監測而增加,直到2022年年底恢復大流行前的樣態,但在2023年又發生上升趨勢。疫苗效益監測也是整合監測重要一環,陳秀熙表示,醫學期刊《刺胳針》最新一期雜誌中刊登一篇研究指出,從過去流行的BA.1到XBB.1.5亞變異株,都有數據證明雙價追加劑效益大於單價追加劑,但整體觀察追加劑效益正在下降,發展XBB.1.5疫苗有其必要。針對5至11歲的兒童,追加劑疫苗對於預防住院死亡效益仍佳,但與施打時間相關,兩個月內效果最好,可達73%,但若相隔五、六個月以上,則效益將會下降;曾染疫者則不論施打時間,效益可維持在五到六成之間。圖/中央社 前一篇文章 竹北氣爆後維修人員登門換裝瓦斯表 竹瓦:這是詐騙 下一篇文章 桃機首度反空機降操演 民航局今發布飛航通告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3【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4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5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6【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7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8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9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10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核三重啟 238專家連署力挺823前黃金周末 藍綠大拚場日本投降80周年 總統未提抗戰惹議計畫型補助款刪減 卓盧交鋒核三公投 藍綠黨主席催票救災不力 卓揆鬆口內閣改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