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這個時尚之都

文/孟樊 |2023.06.27
800觀看次
字級

文/孟樊

米蘭一年到頭,各式大大小小的展覽不斷上演,尤其一年一度的米蘭設計周,是眾多一線及新銳設計師大展身手的競技舞台,從家具設計品牌到跨界工業設計的時尚品牌……



義大利是個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不管名聞遐邇或默默無聞的城市,隨處都可找到具有文化意義的歷史古蹟,而且還值得你一探再探,真的要給它一個「文化瑰寶」以及「藝術瑰寶」的美名。先甭說文學史上的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想一想,光是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便是無人不知、沒人不曉的三位藝術巨匠(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而他們通通是義大利人!

可是被視為「首富」之都的米蘭,好像不會讓你有此聯想,儘管舉世聞名的哥德式建築——大教堂(Duomo),確實是人類建築藝術的瑰寶。而我和內子二度米蘭之行,卻未嘗入內一探究竟,以她熱愛窺探教堂建築藝術的興趣,二度過其門而不入,緣慳「兩面」,實在不可思議。這個大城市,在我的旅遊書中更差點被略過,不去提它。然而,衝著女兒曾在這裡念書以至於工作,我就不能把它跳過。

當初為什麼想略過它呢?正因為它是出名的時尚之都!當然,歐洲其他城市像倫敦、巴黎也都是時尚之都,但它們本身先不說是該國的「首善之都」,除了時尚之外,你還會有其他「聯想」,譬如前者有大英博物館,而後者有羅浮宮。But, Milano?其實米蘭也擁有「不世之寶」,大教堂右手邊的二十世紀博物館便收藏有畢卡索的名畫〈亞維儂的姑娘〉;再走遠一點,就可以找著恩寵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達文西的曠世鉅作〈最後的晚餐〉就掛在修道院餐廳的壁上,而它可一點都不輸給達氏另一幅被收藏在羅浮宮內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也許背後真正的理由是:時不時尚跟我們無干!因為我們不講究時尚,對之亦興趣缺缺,所以也就不做它想,一開始壓根兒就沒想到寫它。第一次米蘭之行,匆匆一瞥,除了大教堂,走訪的便是近在咫尺位在它左方的艾曼紐二世拱廊,以及穿過拱廊立即映入眼簾的史卡拉歌劇院(世界鼎鼎有名的歌劇院),而那趟和米蘭初見面,可是我們新婚的蜜月之旅呢。

跨越二十世紀,二十多年後,我們又來到米蘭,這第二回的相見歡是因為女兒在米蘭工業設計學院(SPD)念碩士學位,夫妻倆找了大姨子一家三口一起來探望她,先後在米蘭待有一周之久。除了走訪斯福爾札古堡(Castello Sforzesco)外,幾乎天天都到大教堂「報到」,而且連畢卡索和達文西那兩幅名畫亦無緣觀賞。

這就奇怪了,前面我不是提到我們並不關心時尚嗎?但為何常常到大教堂這裡彳亍?沿著大教堂左邊艾曼紐二世大街走下去到蒙特.拿破崙大街左轉,這塊區域便是米蘭所謂的購物「黃金四角」(Golden Quadrangle),走一圈便是一趟時尚之旅,而女兒租屋之處就離這兒不遠,走個十分鐘就到,而且當中會經過布雷拉畫廊(Pinacoteca di Brera),正因地理位置之便,我們便常常來這裡瞧瞧時尚,跟時尚打照面,結果都在時尚裡打轉。

可也別忘了,時尚來自設計,米蘭真正令人欽佩之處,是因為它同時更是設計之都,而非僅是名牌與精品的大集結地。這也是當初女兒會選擇來此讀Food Design的最主要理由,我們在此也同時見證了它令人肅然起敬的地方。米蘭一年到頭,各式大大小小的展覽不斷上演,尤其一年一度的米蘭設計周,是眾多一線及新銳設計師大展身手的競技舞台,從家具設計品牌到跨界工業設計的時尚品牌,爭奇鬥妍,令人目不暇給,尤其大教堂旁(艾曼紐二世大街)的精品街,幾乎集結了所有知名的品牌旗艦店,是米蘭設計周最受歡迎的區域,逛起來真的是賞心悅目。

女兒說,米蘭是最不像義大利的義大利城市,這是它的國際化使然,也因此它走在時代的前端,讓你對「時髦」兩字有不同的體會。譬如開在舊郵政總局號稱全球最美的星巴克(位在大教堂廣場前的不遠處),在米蘭之所以能占有一席之地,就是由於這個字:international。義大利其實是個很傳統、保守的國家──所以若不用義大利語,在此生活就極為不便,雖說還未到寸步難行的地步;但是在米蘭,你不懂義大利語,卻仍然可以用英語過活。我們在女兒租屋處打地鋪那幾天,每天早晨必到她住家附近的小咖啡館點一杯拿鐵,足證用英語也可以在米蘭生活,而我那幾天也恢復喝咖啡的習慣,以咖啡香抖擻一天開始的晨光,就這樣讓我愛上米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