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2000年 最古老粽子出土

 |2023.06.27
35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專家,在戰國時期的貴族古墓中,發現逾二千年前的「粽子」。考古人員說,這些被麻繩包住的黑色圓型包裹,外部為槲葉,內部則為水稻、黍等作物,這是大陸考古界迄今為止,發現最古老的粽子。

發掘現場負責人武志江指出,河南信陽城陽城遺址的八號墓,是一座戰國中期的楚國貴族墓葬,平面呈「甲」字形,在發掘過程中,專家意外發現大量用葉子包裹的圓形物體。武志江指出,由於八號墓所處位置地下水位較高,墓室被地下水浸泡,形成特殊的埋藏環境,為這些古文物的保存創造良好條件。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植物與寄生物考古實驗室主任藍萬里表示:「完整的圓形包裹有四十個,這些包裹都由寬大的植物葉子層層包著,由麻繩或者莖稈捆紮,呈現厚圓餅狀。」通過測量,這些植物包裹的直徑約十至十五公分,厚三至五公分。

除了「古粽子」外,考古團隊還挖到了少量樹枝,專家推測這些植物當時應是以幾個為一組,串在在樹枝上。專家通過體視顯微鏡分析還發現,四十個包裹內有三十九個,裡面裝的是沒有脫殼、沒有煮過的稻穀,另外一個裝的則是黍。

藍萬里說:「為了判斷包裹這些稻穀和黍的植物葉子,我們找來同種類現生葉子進行比對,通過拼合各個部分的殘片,根據葉形、葉緣、尺寸、葉脈形態等特徵,最後判斷圓形包裹外的植物葉子是槲葉。」藍萬里解釋,槲葉是殼斗科植物槲樹的葉子,現在豫西一帶,依舊流傳著食用槲葉粽子的習俗,也叫槲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