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美國電動車 地位各具優勢

 |2023.06.21
1051觀看次
字級
福特汽車CEO小福特(Bill Ford Jr.)18日說,美國電動車生產落後中國,美國尚未準備好與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競爭。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報導】福特汽車CEO小福特(Bill Ford Jr.)18日說,美國電動車生產落後中國,美國尚未準備好與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競爭,中國電動車業發展太快,已具規模經濟優勢,可能很快出口電動車到美國。

運輸部長布塔朱吉回應說,美國須有各種因應措施全力發展電動車電池,以迎擊中國的科技優勢。

對照特斯拉創辦人兼CEO馬斯克去年說,「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和電動車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無論你怎麼看中國,這都是事實」,但也有不少中國企業名人認為,中國人必須清醒。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發微博說,中國電動汽車領域只是站在世界前列,要領先世界除了技術和產品,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市場領先和商業上多贏,起碼還需十年的努力。圖/unsplash

十幾年前,中國在移動互聯網曾有類似感覺,但一旦真正科技戰爭開始,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全球領先就不足了。

中國70%石油依靠進口,其中70%經麻六甲海峽輸入,70%石油用在汽車上,比亞廸CEO王傳福說,這三個70%會死死卡住中國脖子,易被外人切斷。

情況使中國政府2012年至2022年補貼新能源汽車產業,民眾購買電動車視續航力不同,可獲6萬至3.5萬元人民幣補貼,造成詐騙補貼猖獗。如今數十家電動車企倒閉,騙補貼得逞後未賣出的數十萬輛電動車,形成汽車大墳場。

不可否認,美國政府政策眼光落後中國,拜登上任後主打綠能產業,以抵稅補貼等全力推動電動車。目前民眾購電動車每輛可獲聯邦7500元抵稅,美中電動車產業也成為晶片之外的最大競爭領域。

但中國電動車真的領先世界嗎?或可從各方面解讀。

一,科技方面,電動車降低汽車製造門檻,使美、日、德、義等傳統燃油車的優勢歸零,中國異軍突起。

而新能源汽車分電動、氫能兩大板塊,目前孰優孰劣,還在爭議拉鋸,電動車電池技術、充電和續航力,還有全自動駕駛(FSD)成為主要競爭領域。

中國掌握電池製造鋰原料,寧德時代、比亞廸等領先全球,車用電池市占率超過世界一半。福特投資35億元在密西根州建電池廠,使用寧德的技術,可見美國這方面輸給中國了。

除非美日歐電池科技獲突破,捨棄鋰電池,改用鈉離子或石墨等新電池科技,否則中國已占上風。

二,中國電動車產量居世界第一已多年,2022年成長率達54.4%,2022年出口311萬輛汽車,遠超德國的265萬輛,居世界第二。中國電動車銷量占世界50%,主力在國內內銷市場,它靠低價競爭取勝。但如只靠數量和低價,品牌形象、信賴度等遠不及美日歐車廠,就難算成功。

尤其美國高端晶片禁運,中國電動車自動駕駛等智能提升受限;特斯拉生產技術、成本控制或AI自動駕駛等領先中國,成為中國競爭的短板。圖/unsplash

三,中國自己的評論說,中國電動車技術和成本好像輾壓歐美,現實卻是在歐洲賣不動。2023年上半年,歐洲電動車銷量排行榜,中國電動車擠不進前20名。

一些西方評論說,中國電動車價格太高,加上關稅後與特斯拉競爭並無優勢,連高收入國家民眾都覺得太貴。

何況中國缺乏營銷,品牌價值難被歐美人認同,加上中歐關係不佳,西方人對中國有偏見,文化認同或品牌信譽,中國電動車在歐美毫無優勢,競爭上落後特斯拉。

四,中國和瑞典Volvo合資的電動車品牌Polestar,去年底開始在美銷售,宣傳卻避免中國元素,因為美國人寧選特斯拉,不會選中國品牌。

何況電動車銷售包含充電、售後服務、保養和二手車銷售等,「中國製造」的其他產品在美國有市場,但電動車可能例外,試問在美華人:多少人會買中國電動車?

有些負面評論認為,中國發展電動車業一窩蜂,擅長價格戰,可能像「大煉芯」一樣,失去政府補貼後出現大面積坍塌,光靠低價難與歐美日競爭。

中國各品牌摩托車前幾年在越南與日本摩托車殺價競爭市場,一度高達九成市占率,如今卻賣不出去了,就是教訓。

美國人不吝批評自己,寧滅自己威風,刺激大家努力超趕。而中國擅長應用創新,中國手機、互聯網、移動支付、共乘單車等都複刻西方經驗,如今智能電動車也想複製同樣的市場逆襲,但能否像小米手機一樣,攻占美歐以外的世界市場,將是一項大考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