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雙年展公布首波參展作 日本「路上觀察學」入列

曹麗蕙 |2023.06.20
753觀看次
字級
第 13 屆台北雙年展公布完整參展藝術家名單。將展出日本1960年代前衛派代表人物赤瀬川原平的「路上觀察學」系列攝影作品,圖為1987年的《無題》。 圖/SCAI THE BATH HOUSE 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將於11月登場,台北市立美術館今(20日)天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與首波參展作品。這屆以「小世界」為主題,探索後疫情時代的新生活想像,匯聚50多位台灣及國際藝術家和音樂人,展出包括10件全新創作和委託製作,以及一系列的聲響、音樂表演、動態影像、攝影、錄像、繪畫、雕塑和裝置作品。

北美館表示,這屆由周安曼、莉姆.夏迪德(Reem Shadid)、穆柏安(Brian Kuan Wood)共同策畫,主題「小世界」(Small World)代表著希望,也透露著不安,全球疫情撞擊出個人對自我生活更大的掌控權,同時也挑動被孤立於廣大群體之外的隱憂,「邀請觀眾一同探索如何運用疫情經驗,提出新的生活想像,反思當日常越趨緊繃及複雜時,人們對簡單與感性的渴望是否也變得遙不可及。」

北美館今天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與首波參展作品,其中Natascha Sadr Haghighian 的全新委託創作,為一系列多聲道的雕塑裝置,靈感來自看護者在照顧年邁病弱者時,身心日益耗損的狀態。作品作爲獻給看護者的一座反紀念碑,不在歌功頌德或留下印記,而是追溯交談的話語、熟悉的記憶等是如何逐漸消失,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又如何消融成一種更殘酷卻抽象的模糊形式。

日本1960年代前衛派重要代表人物赤瀬川原平(1937 – 2014年),觀察1970年代初,日本社運結束後遺留下被擾動的都市樣貌,街道中的建築殘骸與物件,並將它記錄拍攝而成著名的「路上觀察學」系列。今(2023)年初,赤瀬川原平家屬發現他四萬餘幅未曾發表的照片,這屆雙年展將精選其中多件,並首度於公共美術場館公開展示。

Pio Abad的委託創作靈感源於一趟造訪蘭嶼的研究之旅。蘭嶼和菲律賓北部的巴丹群島及巴布延群島,有著密切的地緣關係,因此,具該區伊巴丹(Ivatan)原住民血統的Pio Abad初抵蘭嶼時,即深刻感受到令他意想不到的親切感,交疊出一場近乎迷幻的體驗,進而透過大型裝置創作,反思文本及土地的力量和生命的虛無驟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