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觸生活的悅樂

鄭石岩 |2008.05.24
1292觀看次
字級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要你稍稍留意,就有許多樂趣,或令你會心莞爾的事。只要你願意去欣賞,就有諸多賞心悅目的美。不過大部分的人,心思總是放在忙碌和擔憂的事上,以致對快樂視而不見,對眼前的美好無動於衷。

現代人普遍忙於汲汲營營,忽略雅興的培養。以致生活中的樂趣流失,於是不快樂的人口增加。此外,人的思想,被普遍的消極性所支配,生活變得黯淡無光,感受不到快樂。

人生不是沒有快樂,而是沒有去發現快樂。就像一個口渴的人,看到大河的水而不懂得取水飲用一樣。佛陀在《百喻經》中說,有一個旅者,徒步走了很久,口渴難耐,到處尋找水源,終於找到一條滔滔大河,水清可口。旅者站在河邊,卻呆著沒有取水飲用。旁人問道:「既然口渴,怎麼不喝水呢?」答說:「你喝得完這麼多水嗎?要是喝得完,我早就喝了。」大家聽了不禁笑他。

佛陀拿這個故事來比喻思想僵化的人,看到該學習的知識、能力和智慧無有窮盡,不可能學得完,索性不學,於是變得無知窮困。看到該做的事和責任太多,不可能一蹴完成,就放棄不做。許多人就因這樣,頹廢墮落,一事無成。

一般人會犯類似的錯,是導因於追求十全十美。凡事追求完美,強迫自己達到不可能的目標,並以之來衡量自己的價值。從而產生嚴重的焦慮,或懼怕失敗,或索性放棄。

強迫自己追求完美,很容易發展出消極思想,從生活中撤退,甚至逃避一切挑戰,變得憂鬱起來。他們深陷不全則無的意識牢結,即所謂不全勝則全敗的價值觀。追求完美的人,心情會變得憂鬱。因為他常常覺得挫敗、罪過和沮喪。誠如心理諮商大師柏恩斯(David D. Burns)所說:「這種非全勝即全敗的想法,會不斷打擊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感覺達不到目標,而變得無助和沮喪,最後完全的放棄。」

此外,追求十全十美者,總是把眼光投注在失敗或失去的部分,無視於生活中美好的現實。於是無法自我激勵,沒有信心往前走,這是招致失敗的惡習,殊值防範。伯恩斯曾經有過調查,發現百分之四十的人,有追求完美的現象。這表示世上不快樂的人為數可觀,值得重視改正。

我們追求合理的卓越,而非追求完美的自我挑剔。只有這樣,才活得健康和快樂,才真正懂得禪家所說,「西江之水只取一瓢飲」的智慧。

(心理諮商專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