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琳
兒子從小愛玩,胃口不大、活動量又多,身型相較姐姐瘦小許多。因為擔心孩子可能營養不良造成發育緩慢,導致我常在飯桌上和兒子產生爭執。
一次注射預防針的機會,我向醫生請教了孩子身型瘦小的問題。
醫生先是看了孩子的生長曲線後向我解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體型和生長曲線,只要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不論偏高或偏低其實都沒關係。」原來,孩子天生就是這個體型,接受不了的是我們自己罷了!從此,不再有關於食量的爭執;餐桌上也多了一份從容和笑聲。
晚上睡前,孩子特別問我:「媽媽,你現在怎麼都沒有要我多吃一點?」我沒有回答,說了一個故事給他聽。
從前,有一個農夫,他有一大畝蘿蔔田。農夫伯伯每天辛勤澆水、施肥和除蟲,所以蘿蔔各個體型壯碩,唯獨就有一顆蘿蔔特別小。為了讓小蘿蔔可以快點長大,農夫伯伯更勤勞的照顧他,陪他說話。時間一天天過去,其他的蘿蔔又更強壯了,小蘿蔔雖有進展卻還是不如預期。
小蘿蔔很挫折,農夫伯伯安慰他:「你表面光滑、漂亮,身體結實,雖然個頭不大,也能夠煮出美味的湯。先別灰心,我們去市場上看看吧!」
市場上,果然其他的蘿蔔搶先被買走,讓小蘿蔔等得好著急。後來,攤位前來了一個小男孩,選來選去後指著小蘿蔔向媽媽說:「小強小,要吃小蘿蔔。」就這樣,小蘿蔔跟著男孩和媽媽回家了,走之前還不忘對農夫伯伯眨眨眼呢!
孩子聽懂了故事笑著問我說:「我就是那個小蘿蔔,對不對?」
晃眼,七年過去,孩子還是維持瘦小、結實的身材。但是沒關係,小蘿蔔非常健康長大了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