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上有部分婦女因生理期不規則,覺得身體燥熱、熱潮紅,影響到正常睡眠,誤認為是更年期來臨而到門診就醫,在此告訴大家更年期的真正定義。
女性的更年期,是卵巢功能由正常逐漸衰退至不具功能的過渡期。這期間由於卵巢分泌的女性荷爾蒙減少,可能引起身體上許多不適,例如熱潮紅、心悸、情緒不穩定、皮膚萎縮等症狀,統稱「更年期障礙」。
其實,更年期障礙在四十幾歲、卵巢機能衰減時即可能發生,並非一定在五十至五十一歲左右、停經後才出現。
在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裡曾記載女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暌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中醫認為,腎虛是更年期到來的根本所在。在停經前後,腎氣漸衰,臟腑功能逐漸衰退,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因而出現各種症狀。所以腎虛是致病的根本。
面紅潮熱,身熱汗出,眩暈頭脹等症狀,中醫認為是陰虛火旺甚至陰虛陽亢所致;煩躁易怒、抑鬱憂愁、心悸失眠等精神神經症狀,中醫則認為與心、肝兩臟腑的失調有關;至於陰道乾澀灼熱、腰酸背痛、骨質疏鬆等問題,中醫則認為與腎的陰陽失調有關。
依臨床表現,更年期症狀應歸屬於中醫之「百合病」的範疇,對於此病症的治療,大多使用補腎調肝,寧心安神,或是補養脾胃的方法來作調理。醫師會依據病人的體質與症狀經過整體考量來訂定處方,幫助婦女度過更年期的生理與心理失衡。
(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科醫師 陳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