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食記】玉糝.五十三參

文/南鵲 |2023.05.30
500觀看次
字級

文/南鵲

南宋林洪的「文青」食譜《山家清供》記載了一道玉糝羹,說是蘇軾與弟弟蘇轍酒至酣暢後食用。這道羹名稱別緻,取料、做法卻極簡單,不過是把米粒研得細碎(亦即「糝」),連同搗得糊爛的蘿蔔合煮。書裡轉述蘇軾食畢作評:「若非天竺酥酡,人間決無此味。」

蘇軾之子蘇過曾將蘿蔔換成山芋煮羹,也得其父以詩相讚:「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整首詩題目頗長,除略記煮羹始末外,同樣引酥酡為比,加以好評。《紅樓夢》中,賈寶玉與一眾姐妹冬日雅集,即景聯詩,林黛玉「煮芋成新賞」句,便是指蘇過的創意。

須注意的是,古人指稱的食材、器物名目多有與今似同而實別的,這是分類概念不同的緣故。是以,無論「山芋」或「芋」,和當前習稱的「芋頭」,範疇並不相當。潘富俊《紅樓夢植物圖鑑》:「植株蔓生的芋類,應為薯蕷類植物,包括山藥及黃獨……至於今日俗稱的芋頭,屬天南星科,古稱芋魁。」

在這影音時代,網紅們為了聳動視聽,無不求奇炫怪,而取名這麼有哏的「玉糝羹」,自不乏美食網紅試做並拍攝影片上網。但在這由書頁轉為影像的過程中,尷尬的地方就出現了。我看過某網紅把蘿蔔與山藥兩種版本都做了一次,只是為求畫面美觀,不免各撒以枸杞、蔥花點綴。至於羹湯本身雖依古法未加調料,網紅淺嘗之後卻只低調評了「清淡」二字。

或許,文字本就富於想像,更帶有苦中作樂的撫慰作用。糝而稱玉,極言羹湯色相;酥酡、牛乳云云,不宜認真。又或者,現代人經五色、五味、五音飽饜耳目口舌,也的確愈來愈難體會古人有滋有味的清歡。

蘇軾兩度用以作比的「天竺酥酡」,見於《法苑珠林》:「夜摩諸天有以珠器而飲酒者,受用酥酡之食,色觸香味,皆悉具足。」但蘇軾以此與玉糝羹相比,似乎在葷素對照之餘別無佛理禪機可談。

倒是葛亮小說《燕食記》中有道素菜,竟調理出法喜禪味:「又有一道『水煮豆皮』。一端上來,便是異香滿室。觀者皆是稱奇。」食客問此菜有何名頭,待客的方丈答:「這一道,若在民間,便稱為『素鵝』。在我修行之人,卻稱『華嚴經』……『華嚴經』講『五十三參』。善財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後,從莊嚴幢沙羅林出發次第南遊參訪。好似五十三位善知識,這豆皮重疊,一層便是一參。吃完了這一道,修行便可圓滿。」

當然,一道素菜,再怎樣異香盈室,哪怕美稱以「華嚴」,都不可能食訖即功德圓滿。方丈這麼說,想來也並非真把修行看得如此輕易,而是展現一種念茲在茲的修行心態。換言之,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一饌一餚、一食一思皆必於是,方稱修行。否則,一時若有所悟,過後又即入迷。

再以《紅樓夢》為例,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如許善思善感,見景成詩不難,觸機生悟亦非無有。但眼觀五色、口嘗五味、耳聞五音,復於情天情海沉浮,終究是紅塵痴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