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眼中頭痛班 蔡勝豐用愛感化 飲水思源 每年517聚首 23年不間斷
【本報雲林訊】一群自稱南港高工放牛班的畢業生,年年都替導師蔡勝豐慶生,二十三年來從不間斷,「再忙也要看到恩師吹蠟燭許願」,不管人在海內外、公務多繁忙,一定要抽空來同歡,再次感激「因為有您,我才沒誤入歧途」。

十七日晚間師生再聚首,「比我子女還有心」,蔡勝豐歡度六十五歲大壽,他從不覺得自己偉大,擁有這群狀元學生是他人生最大的收穫,「讓平凡的我享有人間難得的亦師亦友,無限感恩」。(王志弘攝)
在立法院任職的廖逸群說,就讀冷凍空調科時,年輕氣盛加上全班的體格都被操得很壯,三不五時就打群架,是教官眼中的頭痛班級,但老師從不打罵,他聽過最重的一句話是「朽木不可雕也」;導師選擇跟學生站同一邊,扮演「潤滑劑」的角色,軟化教官記過堅持,全班操性個個都及格,畢業沒人混黑道。
廖逸群高二時從火車摔下,右手差點截肢,住院半個學期,若沒有恩師發起募款,十萬元醫藥費根本沒著落(當時老師月薪僅一萬多元),他也沒了右手,不敢想像人生會變怎樣,這份情他一輩子也還不完。
在蔡老師一而再、再而三的感化之下,全班升上二年級後不再逞凶鬥狠,和導師藉由文字溝通,不少學生至今仍保留當年以毛筆寫的周記和作文,徬徨時就拿出來翻一翻,每次都有新的感受與收穫。
冷凍工程企業董事長羅大偉覺得受益良多,他說,老師不會一次把話講明,而是引經據典讓學生摸索、頓悟,他當初創業的動力正是來自蔡老師的鼓勵「捨得,盡其在我」,如今事業小有成就,感激遇到人生的良師。
該班學生畢業後分道揚鑣,在各基層發展,有貿易商、軍官、大學職員、裝潢、棉被中盤商、公車司機,不管人在海內外,每年五月十七日前後都會抽空來替導師慶生,最少都有十多人。企業經理王勝斌說,每五年會有一次盛會,幾乎全班都會到,替老師慶生也順道過同學會,氣氛溫馨熱絡。
蔡勝豐說,和這群學生像父子、兄弟、好友,幸運的是在四十年的教職生涯中能締結良緣,期望下輩子也能有此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