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表示在鶯歌市場買芋頭,卻不慎買到姑婆芋導致身體不適。圖/資料照片
【本報新北訊】民眾誤食姑婆芋時有所聞,有網友在臉書社團表示近日媽媽在新北鶯歌市場買芋頭,但不慎買到姑婆芋,吃下去感覺刺麻,之後身體疑似出現過敏,嘴巴也出現大水泡後趕緊就醫,提醒最近在鶯歌市場買芋頭的民眾,避免誤食姑婆芋。
姑婆芋內含不溶性草酸鹽,民眾若誤食用後15分鐘,會出現口腔局部燒灼疼痛、喉嚨麻痛、噁心想吐等症狀。誤食後應即大量清水漱口、大量喝水或喝牛奶稀釋,就能緩解症狀,症狀通常兩三天內自然會消除。
而有網友在臉書社團表示,日前母親在新北市鶯歌市場買芋頭,不慎買到姑婆芋,回家烹煮後吃了一口以為沒煮熟繼續煮,煮完吃又感覺刺麻,之後嘴巴長出大水泡、腸胃也很不舒服,昨晚因此前往診所就診,提醒民眾若最近有在鶯歌市場買芋頭,應特別留意。
該網友也說,誤食的姑婆芋外觀是長條型,母親前往就醫後醫生也開了三天的藥,表示並非散播假消息造成恐慌,母親身體也已經恢復。新北市市場處則對此表示,目前尚未接獲相關訊息,將進行後續了解。

圖為國內常見有毒植物之一的姑婆芋。圖/資料照片
據彰化縣衛生局網頁資料,其實姑婆芋和芋頭都屬天南星科(Araceae)的植物,皆由根部直立生出大而綠的葉片,且具有地下膨大的塊莖,依據其外觀難以區分。但其葉及地下根存在著能區分的特點:姑婆芋特徵包含葉片是革質的,水滴無法在葉片上形成水珠凝結,且葉子為全緣或波狀緣、廣卵形、先端盾、基部呈心狀箭形,其地下根細長,且偏黃色,根、莖、葉皆有毒性,一般的烹煮很難降低它的毒性。芋頭特徵包含葉片是絨質的,水滴可在葉片上形成水珠凝結,葉子為全緣、盾形、葉脈不明顯,地下根具有紫色斑點,根、莖、葉皆有毒性,透過烹煮可去除毒性。
相關連結:https://www.chshb.gov.tw/node/19093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