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文學家李漁 飲食養生觀

◎海天 |2008.05.19
1076觀看次
字級

李漁既是中國清代著名的戲劇理論家、文學家,又是卓有建樹的美食家。他撰寫的《閒情偶記》一書的飲饌部分,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其飲食觀與飲食美學思想,對飲食養生之道亦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重蔬食 在《閒情偶記》中,李漁提出了「肉不如蔬」的見解,原因是蔬食能「漸近自然」之故,因此能養生健體。對此,他認為應發揚上古「重蔬食,遠肥膩」的遺風,方能崇儉以養生。

崇簡約 李漁所述食譜,幾無山珍海味可言。他認為「食不多味,每食只一二佳味即可,多則腹內難於運化。若一飯包羅數十味於腹中,而物性既雜其間,豈可無矛盾也。」

尚真味 李漁用膳講究物鮮質純,不加配料,保存其自身原有的風味。

主清淡 「饌之美,在於清淡,清則近醇,淡則存真。味濃則真味常為他物所奪,失其本性了。五味清淡,可使人神爽、氣清、少病。五味之於五臟各有所宜,食不節必至於損;酸多傷脾,鹹多傷心,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

李漁的這一飲食主張,完全符合現代烹調之理。

忌油膩 李漁認為,油膩能「堵塞心竅,竅門既堵,以何來聰明才智?」此話今天看來未必科學,然而過食油膩食物,與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壓密切相關,這一點已被現代醫學所肯定。

講潔美 《閒情偶記》有云:「施之蔬菜瓜果,摘之務鮮,洗之務淨,而每食菜葉之類,必須白綠鮮嫩」,這些與我們今天的食品衛生標準倒有幾分相似。

慎殺生 李漁講的慎殺生,非完全為佛門的戒殺,較似儒家「遠庖廚」的仁心。他認為凡是與人有功的牲畜應盡量不殺、忌食,飛禽走獸等須慎用。

求食益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注重營養價值。李漁認為,米養脾、麥補心,應兼食補充,各取所長;為使飲饌得益,飲食不可過多、過速;飲食時要注意情緒心境,大悲大怒時不可食。

喜果茶 李漁是一位「茗客」,對飲茶食果能怡情悅性頗為津津樂道,並認為這是修身養性、怡神健體的良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