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壽山國家公園的流浪狗是山羌的最大天敵。圖/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提供
【本報台北訊】高雄壽山國家公園流浪狗是山羌的最大天敵,山羌遭流浪狗攻擊傷亡事件頻傳。由於遊蕩犬收容數太低、威脅山羌生存,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相關調查顯示比10年前減逾90%、可能區域性滅絕。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可設熱區處置、擴大收容。
根據2019年科學報告期刊所述,經6年研究證實,遊蕩犬貓會對原生哺乳類動物造成影響,包含水鹿、山豬、山羌、穿山甲、麝香貓、白鼻心、鼬獾、台灣獼猴、台灣野兔等,使原生物種不豐富。
2020年推估全國遊蕩犬數為15萬5869隻,估計現在可能超過17萬隻。陳吉仲說,最新調查已18萬隻。
根據110到111年度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哺乳類動物族群與流浪犬現況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指出,壽山地區的山羌相較10年前,減少超過90%,而遊蕩犬是造成山羌數量下滑的主因;且目前推估數量僅剩50到63隻,已出現區域性滅絕的可能,零撲殺政策上路已6年,應有配套措施。
陳吉仲說,已進行危害山羌、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的熱區調查,約9到10個,集中在苗栗、台中與南投,並規定不得餵養流浪犬貓,尤其是犬,違反規定由環保署以用廢清法處理;並編列數千萬元,做移除,(非撲殺)及請當地家犬絕育等處置,希望處置率達8成,相關處理會跟民間團體合作。
台灣每兩隻被救傷的穿山甲就有一隻受犬隻攻擊,也有養雞場遭流浪犬闖入咬死百隻,但是全國收容遊蕩犬僅8392隻,占2020年總數約5%,收容量必須提升。
2019年雖放寬農牧用地不得設置流浪動物收容場所的限制,只要面積不大於0.5公頃,且動保相關設施不超過申請面積的40%,無需做用地變更即可做收容場所使用;但是建築法規仍嚴格,需申請建築執照,既有犬貓舍難以合法化,加上山區缺乏建築線,無法申請建照,呼籲農委會同營建署評估對策。陳吉仲允諾,會適度擴大收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