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菇類是餐桌上常見食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他命B和礦物質,除了多項研究證實有提升免疫力、防癌及降低膽固醇的健康效果之外,還能延緩大腦退化。新加坡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每周吃2份150克(約3/4杯)的菇類,可降低年長者罹患輕度認知障礙(MCI)的機率多達50%,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研究人員針對600多位60歲以上的長者進行為期6年的追蹤,研究他們的飲食和生活型態。結果發現,每周吃2次以上菇類的人,約9%有認知障礙,但每周吃菇少於1次的人,罹患MCI的人則為19%。
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失智症的前哨站,這些人在面對較複雜的工作任務或社會環境時,可能出現記憶喪失、健忘、語言、辨物上的問題,卻不影響簡單的日常生活,因此常被忽略。
為甚麼吃菇能健腦?研究人員認為可能和菇類富含的麥角硫因(ergothioneine , ET)有關,這是一種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抗氧化劑和抗發炎劑,且即使在高溫烹調也不會影響它的效果,這種成分可能對認知能力下降有顯著的影響。
研究團隊也強調,菇類當中含有的其他化合物也可能有幫助,例如猴頭菇中找到的Hericenones及Erinacines,以及二萜化合物scabronines等,可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的合成,或者其他活性化合物也可抑制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都有保護大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