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體壇耆宿吳文達默默奉獻體育40餘年,12日由日本明仁天皇頒發「旭日中綬章」;吳文達成為繼前台灣日本語教育學會理事長蔡茂豐之後,第2位獲得這項殊榮的台灣人,而單就體育界而言,吳文達在亞洲和台灣都是除了日本人之外的第1人和全世界的第3名得主。
吳文達自1967年成立成淵民眾早起會後,藉著熱愛羽球逐步踏進體壇,並以出錢、出力聞名,最讓人津津樂道是1972年與資生堂前董事長李進枝等16人發起「清晨杯」羽球賽,至今已37年不輟,樹立了全民運動的最佳典範。
年近80的吳文達投入台灣體壇近半世紀以來,除了對羽球盡心盡力外,在1984年因蔡辰洲涉入十信案,他臨危受命接掌「台北市體育會」理事長,於9年5個月任期中,將旗下單項委員會由36個拓展至63個,至今無人能比。
以後吳文達又創建「中華民國拔河協會」、「中華民國輕艇協會」、「台北市體育文化交流協會」、「全民羽球發展協會」,並在1993年當選中華奧會副主席,同時在國際間逐漸嶄露頭角,於2000年當選亞洲拔河總會會長,兩年後也出任亞洲輕艇總會會長,獲得了國際間的一致認同與肯定。
日本「旭日中綬章」制,是從1875年開始頒發,至1937年頒發文化勳章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將勳章制度廢除。1963年恢復後,第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於日本裕仁天皇生日時,對外公布第一屆春季受勳名單,並於同年十一月三日,公布秋季受勳名單。
不過,受勳者必須是在世的七十歲以上人士,以表彰受勳者一生的豐功偉業,並分為每年春、秋兩季頒發。以後日本政府不侷限於日本人獲獎,在每次名單審核中,也開放給外國人,希望藉由他們的事蹟來增進全球人士群起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