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義勇為」一詞出自論語為政篇,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智仁勇是孔子心中君子的特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可見孔子對勇的重視。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見義勇為是一種布施。布施可分成財施、法施、無畏施,見義勇為屬於無畏施,就是使人免於畏懼的布施。菩薩在行無畏施時,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布施給眾生。
中文維基百科有「見義勇為」的詞條:「見義勇為指在職務範圍之外,制止對他人人身、財產的不法侵害,或是搶險救災、救助遇難者。一般而言,見義勇為會使行為人自己遭受損害,或者承擔損害的風險。中國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有關見義勇為的立法,對見義勇為的行為進行獎勵。」我們不敢要求犧牲自己的見義勇為,但在不會傷害自己的情形下,大家應該勇於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