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配合2050淨零排碳目標及國際趨勢,我國明年起針對徵收碳費,專家及環團認為應說清楚碳費價格並逐年調漲、取消優惠費率,若要維持優惠費率,應有高碳費。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碳費費率將由碳費審議委員會討論,環保署預估今年8月公布委員會設置要點草案、力拚年底完成法制、明年初正式進行費率討論。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針對碳費碳稅問題,支持短期碳費、長期碳稅,政府應盡快提出具體時程及規畫,包含碳費費率、碳費審議制度、溫管基金用途、取消優惠費率或有高碳費;碳費部分不只起徵價,政府應提出完整費率及相關配套措施。
林彥廷指出,民間主張的碳費費率,在無優惠費率且逐年調漲的前提下,對準國際淨零目標碳費水準,如新加坡2024年每公噸570元,台灣2024年起徵價每公噸500元、2030年每公噸3千元;落實汙染者付費、溫管基金涉及公正轉型,應建立公正碳費機制。
沈志修表示,《氣候變遷因應法》完成修法前,原先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已訂約287家排放大戶每年都要碳排查,現在擴大碳費徵收對象,直接加間接、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上的排放大戶約有500家,總排放量約1.5億噸,盼他們在8月底前申報去年度年的排放量。
沈志修說,2.5萬噸為徵收碳費的門檻,一般中小企業、民生用電不再規範之中,對民眾影響小;碳費要怎麼繳、收多少,環保署現在沒有定論,未來由委員會討論,委員會的設置辦法預計8月先公布草案,之後會召開研商會與各界討論,盼年底前完成設置要點,明年初即能正式進行費率討論,訂定費率及繳費方式後,即刻起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