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財政部近日公布最新國債鐘,截至2023年4月7日止,中央政府長債未償餘額5兆9448億元,短債3620億元,合計6兆3068億元,平均每名國人負債27.1萬元,是統計以來首度突破27萬元,攀升至27.1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000元,與去年底24.7萬元相比,今年平均每人更多背債2.4萬元,引發關注。財政部長莊翠雲昨表示,這是短期現象,等到5、6月綜合所得稅款入庫,會先還短債並執行債務還本,屆時債務數可望下降。
撥補台電增資
年終獎金調度
莊翠雲說,債務增加的主要原因是:3月底有一大筆錢撥補台電公司增資,另外年初時撥付年終獎金等調度需求大額支出,不過等所得稅入帳後,資金水位提高,會執行今年編列的債務還本。
台灣所謂的「國債鐘」是仿效美國設置,財政部會定期公布最新政府債務數字,以提醒全台開源節流。
稅課收入高於預算
優先還債
財政部長莊翠雲與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等昨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備質詢。針對國債鐘創新高議題,國民黨立委林德福質詢財政部有何因應之道?認為應該在稅收超徵時優先還債,去年預算編列950億元,增加償還債務,因此還債金額達1500億元,只要歲課收入增加且超過預算數,將優先還債以減少舉債。
莊翠雲回應,5月綜所稅入帳後,國庫資金水位就會提高,屆時會先償還短期債務,今年也會執行債務還本,屆時債務就會減少。她強調,近年只要稅課收入高於預算數,就會減少舉債、優先還債。像是去年除債務還本預算數960億元全數執行,更增加還本540億元,去年全年共計還本1500億元。
財政部預估,今年底中央政府長債未償餘額約6兆7715億元,占前3年度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數31.6%,未超過公共債務法債務存量 40.6%上限規定。
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債務還本編列數為1110億元,截至3月底,債務比率實際數是27.55%,為相對低的水準。財政部官員指出,國債鐘數字、債務比率都是浮動數字,5、6月以後稅課收入情況會比較明朗,國債鐘、債務比率數據,下半年或是年底檢視較為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