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抽象之眼」 挑戰不尋常「看」法 曹麗蕙 |2023.04.12 語音朗讀 196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抽象之眼」展,其中「完形」單元展現對稱視覺美感,更有鏡面裝置能走入體驗。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繪畫有抽象畫,那抽象的攝影又該是什麼呢?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首次推出以「抽象攝影」為主題的展覽—「抽象之眼」,集合25位藝術家99件作品,將日常可見景象,透過獨具創意的手法轉化呈現,挑戰大眾觀看的慣性,同時表現台灣不同攝影世代的豐富風格跨度,展期至7月30日。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引用John Berger的話,「人類是先看,才學會語言,才學會說話」。「我們看的內容就決定我們世界的樣貌,而攝影家在人類工作裡有一個特別角色,是發現、選擇甚至定義這個世界樣貌的人,感謝攝影家讓我們得以從他們的眼裡重新認識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世界,甚至我們過去沒有看見的世界。」策展人章光和說明「抽象之眼」展覽。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策展人章光和表示,「抽象之眼」分「非象具象」、「理性與感性」、「完形」與「物介質」4大單元,除了探討抽象攝影裡所有可能的閱讀觀點,盼建立藝術理論基礎外,也希望增加觀眾視野,開拓更好的攝影境界。參展藝術家阮偉明則認為,這個展覽讓大家看到,從攝影的角度去看抽象,會發現這個抽象之美有別於繪畫的表現,有多層次的奧妙與深度。阮偉明「光之幽谷」系列作品。圖/藝術家授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在「非象具象」單元中,可看到在鏡頭下透過視角遠近交錯、光影錯綜等方式擷取,將熟悉的人與物、山谷與海洋等元素再次轉化。阮偉明「光之幽谷」系列就屬這單元,他拍攝美國羚羊峽谷,雖在洞窟內,卻展現無延伸的空間性,光成為他最終勾勒空間的畫筆,也是統合畫面的主宰,如他形容:「我用最大的景深,以達到畫面的抽象效果。」「完形」單元的作品影像觸發觀看者本能地找尋對稱視覺中心,感知重複堆疊的美感,展間中的空間裝置,如章光和「植物誌0.5」系列的〈莓果〉,能讓觀眾直接走入影像之中,沈浸於無限延伸的鏡像世界。「理性與感性」單元,特別將攝影作品與油畫及版畫作品並置展示。林添福的「煉石」系列,則詮釋台灣北海岸地形,他用鏡頭作畫,描摹它們的筆鋒走勢,像是層次分明色澤豐富,造型詭變的抽象油畫。林添福「煉石」系列作品。圖/藝術家授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物介質」單元則玩轉材質與創造影像的方式,許多作品以數位手法轉譯,或將街巷風景掃描後變形重現,或以類比手法介入暗房沖洗過程,藥水與顯影劑在相紙與底片上流動,呈現捨去鏡頭後的影像創造的可能性。 前一篇文章 「珊瑚」成首颱機率曝 北台灣這天轉涼 下一篇文章 高電價、租金補貼導致 房租指數再創新高 熱門新聞 01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2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03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04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5【寬鼎畫語】 看不見的真相2025.11.1006【詩】再現綠川2025.11.0707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盼教育融入佛法2025.11.0808【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V 水稻田減排新觀念IV 土地的溫柔革命 雲林大埤寫益生菌奇蹟2025.11.0909佛光山深耕紐西蘭 毛利族傳統禮致謝2025.11.0710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52025.11.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通霄電廠閃鳳凰 大煙囪「放倒」台近7成員工薪資 低於平均訪歐返台 蕭美琴:處境艱難不退縮魏哲家:黃仁勳來要更多晶片興達電廠 應變演練澎湖馬祖包機 空中交通創舉 作者其他文章日本奇想 高雄限定蔬食人物誌、94素Podcast 精采首發時尚老人捐設備 點亮逆風少年舞台夢台北雙年展 思慕為橋連結世界金漫獎 黃健和獲特別貢獻獎台北藝博會 趙無極、草間彌生作品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