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政府訂定放牧飼養牛隻管理自治條例,要規範飼主管理責任,草案雖獲議會通過,但送中央核定時,相關部分提出幾點意見,正依中央意見修訂,尚未正式公告上路。圖/民眾提供
【本報花蓮訊】花東間鐵路這幾年,一段時間就發生牛隻侵入鐵軌造成事故,因肇事牛隻多半未打耳標,導致追查困難。花蓮縣政府訂定放牧飼養牛隻管理自治條例,要規範飼主管理責任,草案雖獲議會通過,但送中央核定時,相關部分提出幾點意見,正依中央意見修訂,尚未正式公告上路。
根據統計,2018到2020年間,連續3年每年至少發生2起火車撞牛事故,地點幾乎都在花蓮、台東。
台鐵人員分析,此現象與東部鐵路多半未高架化,且沿線為農村聚落型態有關,不少人習慣放養,或綁在路邊放牛吃草,牛隻就容易掙脫繩子趴趴走。
農業處認為,類似時間多半在清晨發生,主要還是在飼主沒有妥善繫綁,有效管理牛隻活動範圍。
牛隻要花5至9小時採食牧草,其中日出和日落時分是進食的高峰期,可能是牛隻四處移動覓食,以致脫離了飼主原本飼養的區域範圍。
花蓮縣放牧飼養牛隻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共11條,其中最重要的是規範省道200公尺及縣府指定公告道路一定範圍內,不得放牧飼養牛,也要求飼主要在飼養放牧牛隻身體標示可供辨識飼主的資料,並對違規情況訂有罰則。
農業處長陳淑雯表示,草案經議會通過後,因條例涉及罰鍰,須經中央核定,但中央相關部會提出幾點意見,目前還在依意見修正自治條例,尚未正式公告執行。
台鐵局表示,東部路段過去也曾發生幾次類似事件,後續會請鐵路警察協助找尋飼主,除針對維修費求償,依鐵路法違反放牧規定也會開罰。
但是實務上,因為被撞死的牛隻幾乎都未打耳標,造成查辦困難。先前曾發生台鐵向飼主求償逾百萬元,此後再有類似案件,只要沒打耳標,根本沒有飼主會出面承認「牛是我的」。
這兩天連續2起事故,鐵路警察追查周邊3牧場,全部否認是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