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台灣水果特色,許哲瑋談到,台灣因海拔高度不同造就溫度差異很大,從平地到高山,可以種出熱帶到溫帶地區的水果。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走進草莓園,出身於農家子弟的許哲瑋,就像實驗室裡的科學家般,眼神專注、對著一顆顆草莓仔細端詳,確認果實外表是否完好、香氣是否足夠,透過謹慎態度的源頭把關,打造從「產地到餐桌」的安心產銷平台,而這也是他九年前創立「知果堂」的初衷,希望將風味獨特的台灣水果發揚光大,以好品質款待每個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台灣拜氣候與土壤環境所賜,一年四季都能生長豐富多元的水果,造就「水果王國」美名。但美味水果的背後,仰賴的是農夫不分寒暑的辛勤耕種。我們常說務農是門看老天爺臉色吃飯的行業,要成為一名拿起鋤頭的農夫,除要具備了解氣候變化的能力,還得擁有良好體魄與起得比雞早的本事,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才能在這塊土地上種出好蔬果。
為讓大家吃到安心入口的好水果,許哲瑋說,打從創立知果堂之初,他就堅持前往產地親訪小農、實地了解水果栽種與採收情況。圖/記者羅智華
而務農的滋味,對從小在彰化濱海農村成長的許哲瑋來說,可說是從小就體會。從求學時代起,每逢假日,他就跟著母親頂著烈日下田幫忙,每到採收季,更得用雙手搬著一條條十幾斤重的大冬瓜,盛夏時節,往往汗如雨下。
大學畢業後,從年輕時就懷抱創業夢的許哲瑋,選擇在人聲鼎沸的逢甲夜市裡擺攤賣果汁。他笑著說,一般人總以為打果汁很簡單,只要按下機器按鈕就可以,事實上當時的他每天一睜開眼就前往菜市場挑選水果,接著開始削皮備料,往往收攤時已是三更半夜,雖然當時賺的錢不多,但每天與上百顆水果打交道的擺攤生涯,卻讓他練就一秒就能從外觀辨識水果品質優劣的「火眼金睛」。後來又因緣際會進入果醬品牌「在欉紅」與果菜批發市場工作,更讓他因此有機緣走進產地、認識在地小農,了解各種水果的產銷眉角。
隨著經驗一天天累積,也一點一滴醞釀出許哲瑋想打造友善環境水果產銷平台的想法,希望透過自身對水果的認識與品質堅持,將優質水果從產地推廣至普羅大眾的餐桌上。於是他靠著工作時辛苦攢下來的三十萬元作為夢想基金,以「知果堂」之名開啟圓夢之路。
為讓大家吃到安心入口的好水果,許哲瑋說,打從創立品牌之初,他就堅持前往產地親訪小農、實地了解水果栽種與採收情況,確保每項他經手的水果都通過食安認證、為品質把關。親訪產地的堅持,讓他幾乎一年到頭全台跑透透,從東台灣的花蓮、台東到國境之南的屏東原民部落;光一年開車里程數就達五萬公里以上、平均可繞行台灣五十圈,由此可見他跑得有多勤。
許哲瑋希望將風味獨特的台灣水果發揚光大,以好品質款待每個人。圖/許哲瑋提供
也因不辭千里地在各產地奔走,讓許哲瑋探訪到品質優良的當令水果,像是春天的鳳梨、夏天的芒果、秋天的水蜜桃等......,不只為台灣水果建立良好產銷平台,也讓幾乎全年無休的在地小農能獲得合理報酬,促進本土農業生態與市場良性循環。
「全世界很少有地方像台灣這樣,水果種類可以這麼多樣化。」說起台灣水果特色,許哲瑋談到,台灣因海拔高度不同造就溫度差異很大,從平地到高山,可以種出熱帶到溫帶地區的水果。加上台灣農業技術純熟,農民學歷、經歷也很豐富,所以水果品質都具有一定水準。
許哲瑋除為台灣水果建立良好產銷平台,也讓在地小農獲得合理報酬,促進農業生態與市場良性循環。圖/許哲瑋提供
除將友善土地的水果推廣至大眾的餐桌上,許哲瑋近年也將台灣水果透過網路行銷帶入新加坡市場,希望未來能透過一步一腳印的耕耘,將優質水果推向世界舞台,打響「水果王國」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