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人間福報
諸佛菩薩有各自應化的方便,如《觀音經》是觀世音菩薩的應化方便;《彌陀經》是阿彌陀佛的應化方便,普賢菩薩的應化管理皆出自《華嚴經》,《華嚴經》中,更以普賢行代表一切菩薩大慈大悲的行事。
《華嚴經》是佛教的經中之王,有所謂《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不論是哪一部華嚴,對於宇宙觀、人生觀,乃至人際往來關係皆有細密的闡述,值得佛門弟子用心去學習。
發願是成就一切事業的重要助緣,普賢菩薩的10大願,出自《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內容描述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啟發,往南遊歷諸國,參訪53位善知識之後,受學於普賢菩薩,成就佛道的修行內涵。
普賢菩薩圖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普賢菩薩於白象背上的蓮座半跏趺坐,頭戴寶冠,左手托寶瓶,右手執3朵蓮苞的金色莖蓮。其身側有4身脇侍菩薩,其中二菩薩撐傘蓋,一菩薩合十面向普賢,另一菩薩捧花瓶作供養狀。白象由象奴牽繩索駕馭,象前一身著紅衣童子雙手合十,仰視普賢菩薩。
白象足下繪粉紅色及青色的雲朵踏台,而非蓮台,並以青、綠、橙色繪出帶狀雲氣,表現普賢菩薩騎象從天而降。圖中傘蓋隨風飄動,天雨妙花,更添動勢。
圖下方繪6身持花供養人,男、女分列左右兩側,各3身,榜題均無書寫。從女供養人的髮型推測為北宋(960~1127)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