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俐彣
桃園市東興國中八年十一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不少英雄輝煌的戰績,都會在時間的河流中慢慢被遺忘。歷史古蹟存在的意義,或許就如青山和夕陽一樣,因為人們不經意的一瞥,默默喚起對歷史的記憶。
那是一個冬日的下午,在花蓮的一座山上,幾架戰鬥機為了軍事演練,在空中盤旋,發出轟隆隆的聲音。在山上,有一座美麗的園區——松園別館。早已報廢的防爆門在雜草叢生中直挺挺的站著,像是不知道戰爭早已結束似的,依然堅守崗位。防空洞陳列著當年的照片,用音質不佳的喇叭播放著空襲警報聲,甚至還夾雜著戰鬥機飛過的聲響。恍惚間,我竟不知是喇叭發出來的,還誤以為是外頭正在進行軍事演練。
想著戰爭的可怕,想著那些為了和平而犧牲的生命,似乎隱約聽見他們的誓言和信念:為和平而戰。只是沒有被提起的時候,也被世人遺忘了。不知道打了多久的烏俄戰爭,血淋淋的訴說著人類千百年來的健忘和愚昧。
戰爭不論成敗,肯定都是兩敗俱傷,犧牲的永遠是人民,得利者永遠是坐在上頭的少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