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化 全球咖啡種植減5成

 |2023.02.22
1473觀看次
字級
國內咖啡相關產業的產值逐年提升,其中花蓮縣種植咖啡面積約78公頃。圖/中央社
因全球氣候變化,預估50%適合種植咖啡的田地將就此消失;圖為採摘咖啡果實示意。圖/123RF

【本報綜合報導】氣候變遷打亂了種植咖啡的節奏!農業專家指出,咖啡適合種植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但如今因全球氣候變化,預估50%適合種植咖啡樹的農地將消失,不只對巴西、墨西哥等咖啡生產國的經濟帶來衝擊,也會影響農民的生計。

目前全球咖啡產業仰賴2大品種:阿拉比卡(arabica)與羅布斯塔(robusta)均對高溫極為敏感,但未來30年全球高溫乾旱情況更為惡化,2050年估計高達79%產地的最熱月分平均溫會高達30℃,另有54%產地平均溫將超過32℃;如此高溫環境,將無法種出優質的咖啡豆。

溫室高成本  小農不適用

根據2018年世界咖啡研究組識(WCR)提出氣候變遷對各產國咖啡田的報告,以及國際咖啡組織(ICO)2018~2019年各國咖啡產量數據,可看出巴西、越南、印度、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烏干達、薩爾瓦多和寮國等8國的咖啡產量占全球67.4%,但2050年這8國將因全球暖化,喪失48~85%的咖啡農地;哥倫比亞、印尼、衣索匹亞、瓜地馬拉、秘魯和肯亞6國的產量占23.54%,估計2025年也會損失8~39%的咖啡田地。

國際熱帶農業中心博士克里斯蒂安.邦恩(Christian Bunn)指出,「小農現在需要投資替代農耕法,才能在未來生存,但投資成本高,也可能無法達到更高產量的需求。」對此,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專家布魯諾.泰勒曼斯(Bruno Telemans)表示,技術上來說,溫室是可以種植咖啡的,但對於1年只收成1次,且販售期相當長的小農來說,採用垂直農法將面臨高成本、低產量等挑戰。

有專家擔憂,若成本高昂的室內栽種法興起,恐怕會讓咖啡生產地,轉移到歐洲、美國等主要消費市場。

烏干達咖啡公司Wild創辦人安德(Endre Vestvik)認為,必須採用能將獲利帶回給原產國及農民的農耕作法,他在嘗試開發可以抗氣候的咖啡種子,讓植物可以抵抗乾旱、病蟲害與高溫。

花蓮無汙染  促「黑金」興起

咖啡樹大多生長在南北回歸線間,台灣有北回歸線橫跨,位於亞熱帶與熱帶交界地區,是適合咖啡樹生長的優質地區,根據農糧署東區分署資料,東部地區咖啡種植面積約231公頃,占全台咖啡種植面積約20%,其中花蓮縣種植咖啡面積約78公頃。

隨著飲品習慣西化,國內咖啡相關產業的產值逐年提升,花蓮縣政府積極輔導農友發展咖啡產業,舉辦相關講習助農有精進管理,盼地方農業多元發展,開創出「黑金」產業。

花蓮縣政府表示,花蓮先天占有土地環境無工業汙染的天然優勢,縣府近年也積極投入資源,培植農友烘焙技術、辦理評鑑等,也會帶領農友參加國內的咖啡展,讓農友交流、接觸國內外產業與產品,提升競爭力;而為了發展精品咖啡,花蓮2017年起辦理評鑑活動,建立口碑及品牌。



世界咖啡10大出口國

國家地區 公噸/年    百分比%

1 巴西  355萬8000 35.47

2 越南 183萬 18.24

3 哥倫比亞 85萬8000 8.55

4 印尼 64萬2000 6.40

5 衣索比亞 44萬1000 4.40

6 宏都拉斯 39萬 3.89

7 印度 32萬9100 3.28

8 墨西哥 27萬3000 2.72

9 秘魯 27萬 2.69

10 烏干達 25萬5000 2.54

資料來源/世界咖啡組織(2021年統計)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