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敘利亞強震災後近一周,世界展望會為災區提供醫療照護,圖為醫事人員在了解災區孩童的健康狀況。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我們需要暖氣、毯子和庇護所!現場的天氣實在太冷了!」土耳其、敘利亞強震災後一周,罹難人數已經上升至3萬6千餘名,聯合國指出,光是敘利亞就有多達530萬人無家可歸。
世界展望會第一時間提供200萬美元物資與服務,與敘利亞及土耳其在地組織合作,救援當地受災兒童、民眾與弱勢族群,而根據現場工作人員回報,「保暖」是目前土耳其和敘利亞災民生存時遇到的最大挑戰。
世界展望會8年前即進入本次地震災區的土耳其南部和敘利亞西北部進行人道救援,共有200多位工作人員與在地組織和社區已建立良好夥伴關係。
敘利亞展望會同仁表示,土耳其南部雖然受災較嚴重,但土耳其政府對於救援與重建具備足夠能力與意願,救援管道也保持暢通;反觀敘利亞,面臨長期動亂,早在地震之前,各國資源已不易進入當地,對人道救援機構而言,敘利亞西北部的地震災區,是複雜又危險的工作環境。
敘利亞展望會指出,目前進入敘利亞的通路有一條人道救援通道風之門「Bab al-Hawa」,但因為高速公路損毀仍然不便通行,目前敘利亞西北部地區高達530萬人的生存物資,僅靠著這條脆弱的生命線在運輸救援物資。
根據世界展望會全球人道救援團隊稍早得到的最新消息,聯合國已經協調出另外兩條人道救援路線:薩朗姆之門「Bab al-Salam」與雷伊通道「Al Ra'ee 」,接下來可預見會有救援車隊載運物資進來,只要援助物資到位,敘利亞展望會就能夠運用近10年在地經營經驗,將物資送到有需求的民眾手中,特別關懷災後最容易受剝削的孩童。
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李紹齡對此表示,自2月6日大地震首日,世界展望會敘利亞團隊就已經完成部署約80萬美元的救援物資,在2月11日的時候又提升到200萬美元的規模。根據現場的工作人員回報,「保暖」是目前土耳其和敘利亞災民生存時遇到的最大挑戰。
該地區往年2至3月的平均低溫會是在0°到5°間,為了幫助這些災民保暖,世界展望會持續搭建庇護所、發放暖爐與燃料、保暖的毯子與衣物給當地民眾,維持基本的生存需求,而隨救援時序推移,服務也會從災後初期『兒童保護與即時援助』的核心理念,漸進推展到提供『精神健康及心理社會支援(MHPSS)』的現場服務。
李紹齡也特地感謝台灣民眾的愛心,看到許多民眾響應世界展望會發起的土、敘大地震救援行動,強調展望會在土耳其、敘利亞的人道救援行動將持續推動,絕不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