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的滋味

賴泓維/台北市薇閣中學二年丙班 |2023.01.20
1069觀看次
字級
圖/米糕貴

賴泓維/台北市薇閣中學二年丙班

清代的秀才黃服五寫道:「趁曉招呼雇伴工,紛紛攀踏最高叢。好風時送潮音至,一曲桃花眾知同。」雲林產龍眼,試想人們採著香甜的龍眼,吹著涼爽的微風,唱著最心愛的歌謠,這大概就是最美的風景了。

清代的作家吳玉麟這樣讚美龍眼:「黃裡裹冰膚,累累若貫珠。」龍眼一串串,大小近似葡萄;黃色的外殼,剝開後是半透明的果肉。小時候,阿媽家的院子種了兩棵龍眼樹,樹上結實累累,我不知道它們幾歲了,只知道此生遇見它們實在幸運。

每當龍眼樹結果,全家人便會趕回阿媽家團聚。回到阿媽家,小孩子要爬到樹上剪龍眼,幫忙分送給鄰居一起品嘗。龍眼的外殼有些堅硬,要剝開來才能享用香甜的果肉。把果肉吃掉後,中間有一顆大大黑黑的籽,每次我都會留下來,種在院子的泥土裡,希望能長出更多龍眼樹。

提到龍眼,清爽香甜正是它獨一無二的滋味,它不似櫻桃需要眾人吹捧,也不似檸檬讓人難以入口,更不像蘋果「高不可攀」,價錢讓人退避三舍。龍眼生長在鄉下的院子裡,是許多人童年的美好記憶。

每到夏天,我們全家人會坐在院子乘涼,這時總能聞到龍眼樹淡淡的香氣。我們細細品嘗剛剪下來的龍眼,那美好的滋味悄悄滑過舌尖。我常想,做人或許就要像龍眼樹一樣,低調不起眼,卻讓人覺得熟悉好親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