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不異空】佛陀聖地 文/郭祐孟 |2023.01.08 語音朗讀 892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斯里蘭卡 丹布勒石窟寺 攝影/朱泓熹 文/郭祐孟 書法/朱泓熹聖地攝影是一項身心與真理的整合工程,除了它特有的環境氛圍之外,亦作為真理代言人或實證者的造像,成為拍攝的象徵標的。素可泰大佛的安詳微笑,深藏在叢林老樹間的神祕佛首,是攝影師鏡頭下用心追摹的佳作。原始佛教原來奉行不造像原則,因為佛陀的智慧與慈悲根本無法被量化或形象化,燃燈供養佛塔正是樸素的虔誠。擬人化且親切和藹的佛像提供世世代代佛教徒以無限的精神支持。這理論與實踐的細膩結合,並非淺薄的偶像崇拜,恆坐於殿堂遺址中演說無常無我的石佛,其實是在引導世人見賢思齊。泰國阿瑜陀耶古城遺跡Ⅱ。攝影/朱泓熹四川大足石刻。攝影/朱泓熹新疆克孜爾千佛洞 鳩摩羅什像。攝影/朱泓熹透過朱泓熹的聖地攝影,讓我們對生命的導師連結著感觸、感動、感懷與感恩,藝術饗宴的當下也是身心空靈的佛法沐禮,隨著晴空下風馬旗的飄動,傳入芸芸眾生的心海。朝禮佛菩薩聖地,一步一腳印,一步一蓮花,是我的最愛。不為拍攝,而是祈求身心的加持,能更接近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放下身心,遠離塵囂,雲霧四周環繞,變化多端,任由想像。──《攝不異空》雲南聖山卡瓦博格峰。攝影/朱泓熹泰國阿瑜陀耶古城遺跡Ⅰ。攝影/朱泓熹絲路之天山藏傳佛教五色經幡。攝影/朱泓熹【作者簡介】朱泓熹1967年生。1993年,擔任法鼓山聖嚴法師的攝影義工。1995年開始學弘一大師寫經體。1998年創立蓮華軒。曾任故宮展覽組玉石類導覽義工。2012年,師從《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麥可.山下(Michael Yamashita)與法蘭斯南亭(Frans Lating)深入攝影。走訪聖地名山、遠征南北極。著有《佛偈佛影》、《師偈師影:聖嚴法師掠影集》,曾舉辦「與佛有緣:朱莉弘體抄經展」、「琉璃世界」、「馬年大吉」等攝影個展,及多次參與台北攝影博覽會聯展。攝影/朱泓熹新書書訊《攝不異空──朱泓熹行攝30精選集》2023年1月時報文化出版《攝不異空──朱泓熹行攝30精選集》。攝影/朱泓熹 前一篇文章 【紀實攝影】 雲山寫意 下一篇文章 【生態攝影】微笑精靈 山椒魚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紀實攝影】佛光點亮 印度希望之村【視覺美學】生物形態論的藝術心象【影像筆記】荷塘變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