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第32屆第3次會員大會今天召開。圖/彭宣雅
【本報台北訊】台灣缺電何解?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第32屆第3次會員大會23日召開,清大工科系教授特聘教授李敏表示,要解決缺電問題、邁向碳中和之路,利用核電不排碳的特性,發展小型模組反應器,將會是未來解方。
李敏表示,俄烏戰爭導致能源短缺與價格危機,許多國家意識到天然氣不可依賴,紛紛轉向核能;今年7月歐盟表決通過,將核能列為綠色能源,未來投資核能可視為「投資綠能」,可取得金融與稅務優惠。
他指出,日前歐盟議會及理事會達成碳邊境稅協商共識,外國產品出口到歐盟亦購買憑證,這些心證都再為核能開路。
他表示,核能沒有被放棄,發展也沒有停止,目前有113座機組運轉超過40年;美國有5部機組拿到80年的使用執照,世界上有57部機組興建中,核能業界正進行小型模組化反應器的研發,讓今日核能的復甦有更多選擇。
他說,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比傳統大型核電廠更安全;利用自然對流,不需要外來動力可移除餘熱,避免電廠因喪失電力產生類似日本311福島核電廠的事故。
小型模組化反應器功率低、體積大、重量輕,可在工廠組裝,確保品質,大幅降低核電廠施工的複雜度,也比較容易掌握工期與預算。
旅美核能核專家趙嘉崇建議,世界核能發展已經40年了,目前盛況空前,認為國家要富強要有核能,也應該積極培養核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