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小C
頭髮的染色是一門古老藝術,根據考古的證據顯示,數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就已在頭髮上使用過染料,他們的首選來源是帶紅色的氧化鐵,可能是從泥土中發現到,不只染髮,也偶爾來裝飾一下他們的皮膚,染髮的需求不難想像,即使是遠古的穴居婦女,也可能會用泥巴來掩蓋頭髮根部的白髮。
埃及染髮 用色大膽
我們從壁畫中看到西元前31世紀的年代,埃及人就使用了炫麗的色彩,其多半來自於使用植物所提取的染料,包括紅色、藍色、綠色和金色,最大膽的的顏色,通常就是所染的頭髮和製作的假髮,一些最知名的包括指甲花(henna),靛藍,番瀉葉,姜黃和余甘子,其他還有黃楊,黑胡桃殼,赭紅和韭菜等植物。
到了羅馬帝國時期,據說任職妓女的職業,必須以黃色頭髮作為識別,有些人戴假髮,有些人則使用燒焦的植物或堅果的灰燼混合物,來調製成這種色調的染料,同時其他文明古國如高盧人和撒克遜人,也把頭髮染成各種鮮豔的顏色,作為彰顯自己地位,或是戰場上威嚇對手的手段。
黑色變彩 研發甚久
多年後,希臘人和羅馬人還創造了一種永久性的黑色染髮劑,不過後來發現毒性太強而停止使用,改用一種用在鉛制容器中,將水蛭發酵兩個月才把配方製作成功,不過從黑色染劑發展到其他顏色染髮劑,又花了幾百年的時間。
直到1800年代,英國化學家威廉·亨利·珀金(William Henry Perkin)為了嘗試治癒瘧疾,意外創造了第一種合成染料,命名為 Mauveine,顏色是淡紫色,徹底改變了染髮劑。不久後,他的化學教授奧古斯特·霍夫曼(August Hoffman)從紫紅色中提取了一種變色分子(稱為對苯二胺或PPD),延續至現在,仍是大多數永久性染髮劑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