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近日染疫情況持續飆升,有專家認為應該監控數據防止壓倒醫療系統。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自14日取消無症狀感染者數據後,大陸衛健委每日通報的疫情數據,已經不再是外界衡量中國大陸疫情程度的重要參考指標。有病毒學家認為,大陸官方還是要監控疫情數據,以避免重症與死亡高峰,進一步壓倒醫療系統。
據澎湃新聞報導,德國埃森大學病毒所教授、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客座研究員陸蒙吉認為,新冠疫情的特殊性在於,從感染到發生重症、死亡有一個時間差。等到發生重症和死亡人數很多的時候,已經晚了,「重症和死亡波在兩個星期內會直線上升」。
陸蒙吉提到,應該要通過檢測感染的數字增加,預測後面會不會出現重症和死亡。在感染數值達一定量的時候,必須從不同層次進行嚴格控制,特別是控制公共場所的人流,才能避免重症和死亡高峰的出現。
其背後的原因在於,重症和死亡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而是警戒線在什麼地方,這要通過新增病例來設置,主要防止壓倒醫療系統的超額病例的出現」。
針對目前中國大陸熱議的醫護人員感染是否還要上班,陸蒙吉表示,陽性的醫生只要在身體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繼續為陽性病人進行服務。目前大家最擔心的一點就是,有沒有足夠的醫生來參與醫療服務,這主要就是缺勤率。
他以德國經驗分享稱,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德國缺勤率是8%,「因為這邊醫生比較多,所以8%可以承受」。而他估計中國大陸目前缺勤率在10%左右,「但是假如說是陽性醫生繼續參與服務的話,可能缺勤率會低一些」。
陸蒙吉直言,現在中國大陸缺乏數據。他示警稱,現在不能不做監控。「在最關鍵的時刻,我認為不做的話,後面造成的影響,可能最終就讓我們走回頭路,是非常痛苦的」。
據大陸衛健委通報,16日新增本土病例2,091例,然而真正的染疫人數恐怕遠高過這個數字。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16日宣布自己染疫訊息時,表示周圍的人「大部分都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