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在世足戰場頻頻傳捷,尤其奇蹟式闖進4強,更令國內萬千球迷歡騰若狂。圖/美聯社
把守球門隨時得提防劇烈的衝撞。圖為8強戰,摩洛哥門將博努(中)堅毅頂住葡萄牙費南德茲的攻門。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摩洛哥出人意料地闖入世界盃足球賽4強,部分原因在於多年來積極地在散居國外的僑民中,尋找人才,以加強國家隊實力,這增加了他們成功的機會。這次的摩洛哥隊,26名球員有14人在國外出生,參加卡達世足的任何其他球隊都多,確實也助球隊開拓新局。
就拿門將博努(Yassine Bounou)來說,16強戰面對「無敵艦隊」西班牙,PK戰連擋2球,震撼足壇;8強戰一再撲滅對方攻勢,助隊淘汰葡萄牙,更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就是在加拿大出生的。
另外,在西班牙馬德里出生的哈基米(Achraf Hakimi),右翼表現出色;荷蘭出生的艾拉巴特(Sofyan Amrabat)是個威力強大的中場;法國出生的柏法爾(Sofiane Boufal),總能在左翼形成威脅。
摩洛哥人是歐洲最大的移民人口之一,約有500萬人,且與母國關係密切;政府機構海外摩洛哥社區理事會(Council of the Moroccan Community Abroad)一項研究得出結論,歐洲18至35歲的摩洛哥人,61%每年都會走訪摩洛哥。
為家國出賽
出生地無礙忠誠心
摩洛哥皇家足球協會球探在歐洲各地尋找球員,也已成為一項有組織的工作。1998年法國世足,是第一批外國出生的摩洛哥人出賽。而當球員遭逢「忠誠衝突」時,他們也會協調解決,例如荷蘭出生的主將齊耶赫(Hakim Ziyech),與摩洛哥隊以及荷蘭隊總教練柯曼(Ronald Koeman)討論國際賽要為哪個國家效力,後來他選擇了摩洛哥。
比利時青年隊教練穆克里(Noureddine Moukrim)曾為摩洛哥尋才9年,他指出,「很早就與這些球員接洽,好吸引他們到摩洛哥隊」,但有人質疑這項爭取海外出生的球員的策略,阻礙本土球員的機會。
艾拉巴特在青年隊階段代表荷蘭出戰,後來因家庭緣故,效力摩洛哥,他說:「我的父母是摩洛哥人,祖父母也是。每次去那裡,我都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內心的感受,那是我的家。」
目前擔任摩洛哥總教練的雷格拉吉(Walid Regragui),也是外國出生的前國腳,他說:「在本屆世界盃前,很多記者問:『我們為什麼不用摩洛哥出生的球員比賽?』。」「今天我們證明,每個摩洛哥人都是摩洛哥人。當他來到國家隊時,他想犧牲,他想戰鬥。身為教練,我在法國出生,但沒有人能奪走我對自己國家的熱愛。」
恩納斯里高躍2.78公尺
頭槌新紀錄
另外,10日的8強戰,恩納斯里(Youssef En-Nesyri)的關鍵頭槌,讓摩洛哥順利晉級,他這記頭槌,是在離地2.78公尺高空所發動的,超越葡國主將「C羅」羅納度(Cristiano Ronaldo)所保持的紀錄;C羅在一場義甲尤文圖斯(Juventus)對桑普多利亞(Sampdoria)的比賽中,於離地2.5公尺處以頭槌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