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吸引與留住國際旅客,批評人士說,台灣必須改善道路交通,將駕駛與行人安全考量在內。圖/民眾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灣解除入境限制與強制隔離近兩個月,絕大多數國際旅客現在都可到台灣觀光。為了吸引與留住國際旅客,批評人士說,台灣必須改善道路交通,將駕駛與行人安全考量在內。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台灣以美食小吃、自然景觀和好客聞名,但險象環生的道路交通也令人卻步,澳洲、加拿大、日本與美國等多個國家都明確點出台灣道路狀況問題。
美國國務院警告:「小心在路上穿梭的許多機車與車輛,過馬路時要提高警覺,因為許多駕駛不尊重行人路權。」
加拿大政府更直言不諱:「汽車與機車駕駛不遵守交通規則。他們都橫衝直撞。」
去年,台灣有2962人死於交通意外,相當於每10萬人就有12.67人死亡,大約是日本的6倍、英國的5倍高。圖/潘俊宏
去年,台灣有2962人死於交通意外,相當於每10萬人就有12.67人死亡,大約是日本的6倍、英國的5倍高。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說,台灣的道路對行人不友善,是由一個更大的問題衍生而出。
他說,台灣道路安全問題的癥結點,主要在於缺乏更新的道路工程與設計專業,道路設計的指導方針「模糊不清」、只「存在紙上」,是「有選擇性地實施」,且「以車為本」的規劃將私人車輛的重要性擺在公共交通運輸、自行車騎士與行人之前。
林志學說:「我們太仰賴執法。重點應放在設施更完善的道路基礎設施,並加強對駕駛的教育。」
最近在台灣引發關注的一個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單刀直入地設了「台灣是個行人地獄」(Taiwan is a living hell for pedestrians)作為用戶名稱。這個粉絲專頁成立於2021年12月,一年後追蹤人數達近1萬3000人。
旅居澳洲墨爾本一段時間後,建立這個粉絲專頁的楊先生(Ray Yang)回到故鄉台灣。他說自己在路上「差點」被機車騎士「撞到」,讓他承受到逆向文化衝擊,因此成立了這個粉絲專頁。
楊先生說,行人通常會「被迫」走在車道上。行人過馬路或走在人行道上時,常常得和自行車騎士與車輛駕駛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