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 挑戰最遠距離5G異地共演 

曹麗蕙 |2022.12.05
1014觀看次
字級
「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今年共精選國內外9件科技藝術作品參展,有3組來自美國、日本、烏克蘭國際藝術家作品首度在台展出,圖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研究室教授查克・利伯曼(Zachary LIEBERMAN) 的作品〈反射研究 〉。圖/國美館提供、汪正翔攝影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即日起至明(2023)年2月5日在國立台灣美術館戶外園區與室內U-108 SPACE展出,今年共精選國內外9件科技藝術作品參展,建構出絢爛的「數據光景」。其中最大亮點是烏克蘭裔、定居於西班牙的的電子影像藝術領域先鋒人物尤里.勒赫(Iury LECH),攜手台灣藝術家吳秉聖共製的〈光的時間量子〉,透過台灣/西班牙連線,挑戰最遠距離的5G異地共演。

台灣參展團隊、跨域藝術團隊404N.F 的作品〈青台〉。圖/國美館提供、汪正翔攝影

策展人葉廷皓說明,今年光影藝術節以「數據光景」為題,分別展開3大展覽主題,包括「數據運算介入」、「感官資訊轉換」、「5G即時交流」,共有6組台灣藝術家,及美國、日本、烏克蘭3組國外藝術家作品展出,「作品主要坐落在國美館戶外空間及U-108 SPACE,透過不同場域安排展現作品特色,民眾可走進作品細細體會。」

台灣參展團隊貳進作品 〈福朗提爾壹號〉 。圖/國美館提供、汪正翔攝影

國美館表示,台灣參展作品多是結合燈光、聲光與體感互動的大型戶外裝置作品,像是王連晟全新創作的〈非歐幾何延伸公設〉,巧妙利用國美館現有的建築切角進行創作,為原先常被忽略的公共空間賦予新意。

台灣參展藝術家王連晟作品 〈非歐幾何延伸公設〉 。圖/國美館提供、汪正翔攝影

張欣語在坡道樹林安裝接收器,突破人類感官限制聽見植物體內部的聲音,感受樹木的脈搏以及周圍動物、環境變化的特殊聲響;蔡宜婷〈植光・花〉在一大片草坪上植入一支支有光點心跳的花草,也種下人造科技物與生態共生共存的未來意象,營造微光中的綠色之夢。

台灣參展藝術家張欣語作品〈樹的噪訊〉。圖/國美館提供、汪正翔攝影

今年重頭戲之一即是烏克蘭裔藝術家尤里.勒赫與台灣藝術家吳秉聖的跨國連線5G異地共演,兩人共創的〈光的時間量子〉帶來多頻道的音像畫面,營造聲歷其境的體驗,作品中畫面生成是透過重疊不成律的音符,以及複節奏的音樂結構、顆粒合成、大量處理影像紋理,並利用點雲技術來創造3D模型並營造出一種具有迷幻氛圍的視聽體驗。

尤里・勒赫與吳秉聖跨國共製的〈光的時間量子〉為跨國連線5G異地共演作品,於U-108 SPACE環形的場域展演。圖/國美館提供、汪正翔攝影

國美館表示,這次演出也是U-108 SPACE成立以來,同時結合視覺與聽覺共演,更是目前為止最遠距的台灣/西班牙跨國連線,相當具有指標性。


前為台灣參展藝術家蔡宜婷作品〈植光・花〉,後為查克・利伯曼(Zachary LIEBERMAN) 的作品〈反射研究 〉。圖/國美館提供、汪正翔攝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