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4獎項入圍揭曉

 |2022.12.04
715觀看次
字級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入圍揭曉。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公布入圍名單,包括小說、非小說、兒童及青少年獎、編輯獎等4大獎項,展現出版界一整年的成績。

台北書展基金會指出,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今年報名踴躍,徵件自今年8月24日起至9月30日止,總件數達846件,較去年742件成長。報名情況統計「小說獎」98件,「非小說獎」410件,「兒童及青少年獎」241件,編輯獎有60名編輯報名97本。第一階段除了各選出入圍書籍10本,「編輯獎」則選出入圍編輯5名。

小說獎方面,包括王和平《色情白噪音》、朱宥勳《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沐羽《煙街》、柳丹秋《波間弦話》、夏曼‧藍波安《沒有信箱的男人》、唐福睿《八尺門的辯護人》、梁莉姿《日常運動》、楊隸亞《男子漢》、賴香吟《白色畫像》、蕭瑋萱《成為怪物以前》等書入圍。

非小說獎包括李桐豪《紅房子:圓山大飯店的當時與此刻》;李瑞宗《再凝望-戰後太平山》、林懷民《激流與倒影》;蘇峯楠、石文誠、張安理、鄭勤思、陳怡宏、李文媛、莊梓忻、莊竣雅、謝燕蓉、曾婉琳、曾明德合著《看得見的台灣史.空間篇:30幅地圖裡的真實與想像》;詹宏志《舊日廚房》;鄭安齊《不只哀悼:如果記憶有形狀》。

以及謝嘉心《我的黑手父親:港都拖車師傅的工作與生命》;鍾永豐《菊花如何夜行軍》;蘇凌《菜場搜神記:一個不買菜女子的市場踏查日記》;蘇淑娟、梁舒婷、吳依璇、劉閎逸、柯伶樺、邱峋文、黃惠敏合著《台灣惡地誌:見證台灣造山運動與四百年淺山文明生態史》等書入圍。

兒童及青少年獎包括林柏廷《阿祖,再見》;林小杯「再見的練習」;林滿秋/Asta Wu《冒牌機器人」;林子平「跳出溫度舒適圈:從狐獴、原始人、蛋炒飯的小故事,教你少開冷氣也能活的21個消暑『涼』方」;邱承宗「夜間觀察」;夏夏/陳怡今「小孩遇見詩:有禮貌的鬼」;陳素宜/蔡豫寧「我不是鴿子:陳素宜動物童話」;許增巧「神秘甲蟲」;黃一文「動物園的祕密」;鄒駿昇、許家瑜「捉迷藏」等書入圍。

編輯獎包括李雪莉《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反抗,所以存在》、《報導者事件簿001:留學黑工」;洪雅雯「潮浪群雄1:那些做電影的人》、《閻鐵花2》、《阿鼻劍前傳〈卷二〉風起八千里》、《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胡文青《圖解台灣懷舊雜貨:中小學生必讀的台灣老故事》、《圖解台灣行業神明圖鑑:台南體傳統工藝》;夏君佩《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顏娟英《台灣美術兩百年》等人入圍。

2023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各獎項首獎得主3名、「編輯獎」首獎1名,在9日舉行「書展大獎公布記者會」盛大公布,並邀請各組首獎得主榮耀現身,並同時於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等平台舉辦線上書展,誠品及金石堂實體書展同步啟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