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台灣吹起人才荒,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伯元昨表示,台灣已經成為香港、新加坡甚至美國爭搶人才的重點對象,盼以歷史為鏡,「得人才者得天下」,台灣如何留才更顯重要。台大校長管中閔則以台大為例,高達四成學生生涯方向不明,直言「人才培養是失敗的」。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昨天舉辦「二○二二年國鼎論壇」人才高峰論壇──重塑二十一世紀人才競爭力。
想要擁有好人才 必須加強「五才」
王伯元致詞時表示,如果要說二十一世紀最貴的是什麼,他會說是「人才」,想要擁有好的人才,要關注「五才」:育才、用才、引才、聚才、留才。
他以兩個歷史故事為例:秦國嬴政大舉招募人才,成為最強盛國家,統一六國,應證「得人才者得天下」。
而三國時代劉備禮賢下士,吸收全國人才,文官武將均備,當時有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劉備兩者兼得;但後來劉備託孤諸葛亮,諸葛亮偏用一派人才,不會用人,也不會引人,「失人才者失天下」。
王伯元說,歷史可為借鏡,國家如此,企業也是如此。他觀察台灣環境,育才、用才、引才都出現問題,而留才也有很大問題,台灣成為全球挖人的關鍵,新加坡、香港甚至美國都來台灣挖人,因此,現在這個時刻,台灣如何加強「五才」,更顯重要。
4成學子生涯不明 管中閔:育才失敗
論壇上,管中閔以「未來大學」為題演講。他談到,台灣的大學正面臨學生休、退學問題,背後原因多是入學後志趣不合;據台大一○八至一一○學年統計,大一休學者達百分之十四,退學則有百分之九,另有百分之十一於升大二時申請轉系,還有更多是不符合轉系資格而未能申請。
台大另一項調查指出,一○八、一○九學年第一學期,高達四成學生生涯方向不明,一○八學年為百分之三十八,一○九學年則高達百分之四十五,管中閔直言:「我們大學四年在幹嘛,想培養人才但高達四成都浪費,在我看來是失敗的。」
管中閔指出,近年在大學已看到顯而易見的人才問題,希望改掉傳統限制,台大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向、領域專長,讓學生自主組合,「希望以後學生來到台大,想學什麼都可以,也解決不知道學什麼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