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111學年陸生來台就讀碩博士班7月放榜,45校錄取465名,招生率僅31%,近日陸生聯招會公告最終註冊數,僅378人註冊,相當於5年前的1/3。大學端表示,受近年兩岸情勢影響,台灣學歷在中國大陸已不若以往吃香,陸生即便考上台灣的研究所,也可能選擇去歐美或回大陸。
111學年 僅378人註冊
根據陸聯招統計,今年陸生碩博士班最終僅378人註冊,其中包括107名博士生、271名碩士生。由於大陸教育部2020年暫停大陸各學歷層級赴台升學,近年台灣大專校院僅能招募原先在台已有學籍的陸生,陸生源頭遭斷,註冊數僅約為5年前1040人的1/3。
近年招陸生不只報名數跌,也反映於註冊數,文化大學前教務長方元沂坦言,過去台灣高教環境對陸生而言還不錯,且學費便宜,但近年受兩岸情勢影響,台灣的學歷在大陸已不一定好用,部分陸生即便過去已有在台就學經驗,多會選擇回大陸或去歐美。
陸生不來,對公立大學衝擊小,但也影響學校交流。台灣師大國際長劉以德表示,大陸華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都與台師大合作,過去都有交換生、學生交流互訪,來台上一學期課程,約莫2、3年前仍風行。
友校合作關係 名存實亡
劉以德表示,後來交流互訪因為疫情等狀況中斷,雖然合作關係仍在,「但講白了就是沒有聯絡」。
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主任王翔郁談到,過去台灣的求學經驗,對陸生有加分,不論政治,大陸高教圈、民間公司多把負笈港澳台視為異地經驗,如部分大學就規定,博士後一定要離開大陸進行研習;加上官方也鼓勵赴台交流,很多陸生即使考上「雙一流」大學,也會選擇來台灣。
王翔郁說,過去陸生對台灣印象佳,也許伴隨部分讓利因素,持台灣學位到大陸多少有加分,但隨兩岸局勢改變,陸生若有其他出路,只要經濟許可,就會轉往歐美。
王翔郁表示,近年來外界多會認為陸生來台難免涉及政治議題,「但我們也是在宣傳台灣,有交流才會互相理解」。不分政治,增進學術多元,對大學發展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