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廠第3代以人為本 打造台灣首艘人權公約漁船

 |2022.10.24
4165觀看次
字級
台灣首艘符合國際C188人權公約漁船「健元銘88號」,24日從東港漁港出港,預計航程約1個月前往索羅門群島作業。圖/中央社

【本報屏東訊】台灣首艘符合國際C188人權公約漁船「健元銘88號」,船主曾譯霆是當地造船廠第3代,國外求學見國際重視人權態度耳濡目染,返台為漁工打造「行動的家」,盼在船上也有家的安穩舒適。

「健元銘88號」是台灣首艘按照國際C188人權公約標準打造的遠洋小型延繩釣漁船,符合漁工生活空間建造。今(24日)從東港漁港出港,船上有1名台籍船長、1名台籍輪機長及13名印尼籍漁工,預計航程約1個月,要前往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進行作業。

「健元銘88號」讓漁工有完整個人隱私,船上也加裝衛星網路,提供文字傳輸,讓漁工與家人聯繫報平安。圖/中央社

曾譯霆說,在國外求學期間,對於澳洲、歐洲地區收留難民,見過國際對人權重視而耳濡目染,反思船上的漁工都是離鄉背井千百里來工作,當然會希望漁工是開心又快樂,畢竟一艘船出港就是生命共同體,決心打造。

曾譯霆說,光是船體與儀器設備就約新台幣6000萬元,同時也要克服小型延繩釣漁船空間受限難題,空出部分甲板上冷凍儲藏空間給漁工增加休閒場域及生活領域,也就等於壓縮了儲藏作業的空間,增加船上食材、耗材補給次數,造價加上營運成本多出3成。

「漁工行動的家,在船上也像在家安穩舒適」曾譯霆說,漁工的起居室為2至4人一室,會有冷氣、餐廳、熱水器還提供書桌,漁工會有自己的隱私,吃飯休息的場域不會與工作區域混在一起,作業結束後就可以洗熱水澡、吹冷氣,相對舒服。

圖/台灣鮪延繩釣協會提供

為當地造船業第3代的曾譯霆,想將人權觀念導入漁工照顧其實也不容易。曾譯霆說,這是世代的摩擦,甚至與父親數度激烈溝通,但這是年輕人接手傳統產業必需的改革,希望發展永續漁業,台灣漁業也被世界認可。

「健元銘88號」漁工房間均配置冷氣,提供漁工舒適的休憩空間。圖/台灣鮪延繩釣協會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