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劇團聯手偶戲大師創作十日談 國家歌劇院生動登場

羅智華 |2022.10.16
1849觀看次
字級
阮劇團聯手國際偶戲大師楊輝共同創作《釣蝦場的十日談》,結合人戲、偶戲、即時投影、搖滾樂等複合演出形式,帶出10段故事。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台中報導】阮劇團聯手國際偶戲大師楊輝共同創作《釣蝦場的十日談》,結合人戲、偶戲、即時投影、搖滾樂等複合演出形式,帶出10段故事,是緊密扣合疫情而生的作品,隨著國門重新開放,也將推出2.0版,11月12、13日將於台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上演。

 《十日談》是文藝復興文學經典,和《神曲》並列為「人曲」,講述1348年歐洲黑死病爆發,一群年輕人到佛羅倫斯郊外躲避瘟疫,每天輪流講故事;2年前疫情蔓延全球,阮劇團將故事改編拉回嘉義鄉間的「大海濱複合式釣蝦場」,傳統掌中戲與金光布袋戲、偶戲與現代戲交錯。

長年旅居法國的楊輝出身布袋戲世家,父親楊勝是創立漳州木偶劇團的一代宗師,從小耳濡目染練就一身操演功夫。他說,布袋戲從侯孝賢導演的《戲夢人生》之後,就成為法國人心目中台灣的一張名片,結合廟宇色彩、酬神戲文化,是很寶貴的特色。

楊輝說,台灣布袋戲和義大利那不勒斯的偶戲一樣,舞台美術風格混搭、戲偶天馬行空有大有小。阮劇團藝術總監汪兆謙說,阮劇團第一次登上3館就是在中劇院,這次受「遇見巨人系列」邀演,「巨人」不僅是楊輝,4位演師1人代表1團,包括李天祿第3代傳人黃僑偉、真雲林閣掌中劇團第2代團長李京曄、嘉義義興閣掌中劇團搖滾布袋戲的王凱生,以及蘇俊穎木偶劇團團長蘇俊穎,在舞台上誰也不服誰,讓演師即興發揮。

編劇吳明倫說,劇本從《十日談》挑出10個故事後,由演員們在排練場花3、4個月集體創作。歌劇院總監邱瑗表示:「《釣蝦場的十日談》看得我忍不住大笑,疫情讓大家苦悶,是時候輕鬆一下了,歡迎大家一起來看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