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危機 紐西蘭75%的魚類中發現微塑料

 |2022.10.13
934觀看次
字級
一份紐西蘭海洋狀況的報告發現,每4條魚中就有3條含有微塑料。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一份關於紐西蘭海洋狀況的新政府報告發現「每4條魚中就有3條含有微塑料」,而其餘大部分本土海鳥和海洋物種更面臨滅絕威脅,一切都與海洋暖化導致不適合本土物種居住有關。

《衛報》報導,紐西蘭環境部13日發布的盤點報告,顯示受威脅物種面臨的嚴峻形勢,包括90%的本土海鳥、82%的本土濱鳥、81%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和22%的海洋哺乳動物,被認為「瀕臨滅絕」或「即將滅絕威脅」。

據悉,海洋溫度升高、酸性更強使其變得不適合物種居住,更進一步影響毛利人的傳統食物來源。報告的數據顯示「1998年至2020年間,海洋酸化程度上升8.6%、整體水溫上升,海洋熱浪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

環境部長帕克(David Parker)表示,報告描繪了一幅發人深省的畫面,這是正確的,並提出包括減碳排放計畫、禁止一次性塑料袋和淡水管理計畫等減輕海洋環境壓力的範例。

保護組織「Forest and Bird」將這一發現稱為危機,並在聲明中表示,影響海洋危機的真實規模可能更糟,因為大多數海洋哺乳動物、魚類和無脊椎動物面臨的滅絕風險仍然未知,原因正是缺乏研究。

組織領導人托基(Nicola Toki)也指出,「紐西蘭是個島國,我們依賴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漁業已經受到海洋暖化的影響,鮭魚群瀕臨死亡,鱈魚和小龍蝦的數量也減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