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5處台北神祕境

 |2022.10.12
1885觀看次
字級
總統府祕密通道。圖/中央社
中正紀念堂藍色屋頂之下、內部國徽藻井之上,有高近7公尺的穹頂空間,月底將讓競圖活動參賽者參觀。 圖/取自中正紀念堂官網
觀音山蓄水池。圖/取自台北旅遊網IG
北藝中心參觀回路。圖/北藝中心提供
中正紀念堂藍色屋頂之下、內部國徽藻井之上,有高近7公尺的穹頂空間,月底將讓競圖活動參賽者參觀。 圖/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執行小組提供
圓山大飯店西密道。圖/圓山大飯店提供
中正紀念堂藍色屋頂之下、內部國徽藻井之上,有高近7公尺的穹頂空間,月底將讓競圖活動參賽者參觀。 圖/取自中正紀念堂官網

【本報綜合報導】中正紀念堂藍色屋頂之下、內部藻井之上,有高近7公尺的神祕穹頂空間,平常只限維修人員進入,本月為讓競圖活動參賽者激發設計靈感,揭開神祕面紗。台北市多處古蹟、知名建築都藏有祕密,近年為讓大眾親近歷史文化,陸續公布於世人眼前。

中正紀念堂 屋頂藏寬廣空間

國定古蹟中正紀念堂的主堂體,是全台現存面積最大的「仿清代宮殿式建築」,外觀寶藍色琉璃瓦屋頂是一大特色,但鮮少人知道,屋頂內還有一個穹頂空間,自1980年竣工後便鮮少對外開放。

由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等民間學會發起的「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活動」,月底將針對參賽者,提供穹頂建築結構導覽,讓設計者一睹屋頂結構設計與工法,激發設計靈感。此一神祕空間,昨開放媒體參觀。

穹頂空間位在中正紀念堂屋頂之下、藻井之上,主要功能為維修、消防灑水與打燈等,平常只限維修人員進入。訪者必須走十幾層樓梯才能抵達,站在貓道上欣賞穹頂結構時,還必須繫上安全索。行走其間,光影灑落,觀者可近看斗栱的優雅線條,還能從結構的隙縫中,看見藻井中的國徽。

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長黃俊銘表示,中正紀念堂造型仿北京天壇之頂,穹頂空間是為了與天壇外型對應而生;此空間高近7公尺,其寬闊不遜於設置蔣公銅像的大廳,未來若有機會改造,如將水泥牆改為玻璃帷幕,有機會形成令人驚豔的公共空間。

圓山密道不神祕 通往公園啦

有70年歷史的台北圓山大飯店,於2019、2021年陸續開放神祕的西密道、東密道給旅客參觀,上月更首次打開西密道塵封50年的第二道門,讓各界一探究竟。至此,圓山大飯店已將神祕面貌,近乎完整呈現外界眼前。

圓山大飯店密道於1973年落成,外界曾謠傳密道直通總統府、士林官邸或松山機場,諸多猜測,為密道增添神祕色彩。

其實密道設計,只是作為避難地道,出口通往大眾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圓山大飯店上月公布,西密道盡頭通往士林區劍潭公園,東密道出口通往孔二小姐故居。

圓山大飯店成立時政局緊張,入住賓客多為友邦元首及政要,時任圓山大飯店總經理的「孔二小姐」孔令偉,召集建築師及工程師,以鋼筋、水泥、白洋灰混合構成,建造密道,以讓賓客在緊急時迅速離開飯店。

西密道全長85公尺,蜿蜒迂迴,入口處設有長達20公尺的滑梯道,滑梯道旁有階梯,通過階梯後,即是水泥砌鋪的平路,一直到出口處還有第二道金屬門。圓山大飯店表示,上月將西密道出口之門打開,完成了階段性的文化任務。

總統府疏散通道 演習時曝光

國定古蹟總統府內部也有祕密通道,2017年北部萬安演習,進行防空疏散演練,總統府公布相關照片,其中總統蔡英文聽取時任國防部長馮世寬簡報的照片,讓外界一窺總統府祕密通道樣貌。

這條祕密通道在總統府3號門、記者工作室旁,當時總統府副祕書長姚人多、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等人,都在密道口等候蔡總統到場。

據了解,這條通道直達舊的國防部博愛大樓,通道入口有不少參訪總統府的民眾經過,但幾乎無人知道這是祕密通道。

觀音山蓄水池 地下宮殿壯觀

台北市定古蹟「台北水道水源地」建築群,位於台北自來水園區內,其中「觀音山蓄水池」內部壯觀,有如宮殿,常被拿來比擬土耳其「地下水宮殿」,2019年起開放參觀,是台灣目前唯一開放的蓄水池,只有假日開放。

觀音山蓄水池在日治時期,主要供應台北城區東、西、南、北門內及艋舺、大稻埕等民生用水,建築主體採鋼筋混凝土,為半地下式結構,內部冬暖夏涼。

北藝中心參觀回路 揭密後台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費時10年興建,今年8月開幕,但7月就已開放內部動線讓民眾參觀。

這條名為「參觀回路」的環狀參觀動線,是北藝中心一大建築特色,通道貫穿整棟建築,讓民眾看見真實的「劇場內部」,經由觀景窗,可能看到工作人員在搭台,或看到團隊在排練,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劇院後台的日常。

北藝中心7月至本月初,在「參觀回路」舉辦沉浸式互動體驗特展,收到好評,也有建言,作為未來再推動展覽時的參考;本月5日起至年底止,「參觀回路」回歸原始樣貌,固定時間免費開放讓民眾參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