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指出,被打亂2年的供應鏈在2023年3月可望恢復正常。圖為示意。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彭博資訊報導,這2年因新冠大流行,宅經濟火紅,加上封城缺工等骨牌效應,造成全球供應鏈動盪,但這個問題已經逐漸緩解,被打亂2年的供應鏈在2023年3月可望恢復正常。
在兩年前的本周,美國南加州港口出現塞港問題,2020年10月15日有5艘船排隊、2021年2月增加到超過40艘,接著又在今年1月達到119艘的高峰,現在隨著許多基準的供應鏈壓力指標趨緩,美國塞港問題也好轉,截至上周末只剩8艘。南加州海洋交易所執行董事路泰特(Kip Louttit)鬆了一口氣,他說:「我們又恢復到一個良好的狀態。」
諸多數據都顯示紓緩供應鏈瓶頸已取得重大進展。哥本哈根 Sea-Intelligence 最新分析,先前的塞港現象已有一半得到緩解,若無意外事件,預計2023年3月可完全恢復正常。該機構的另一個模型以當前情況及2015年的困境相比後,指出最快明年初有望恢復「正常」。
Kiel貿易指標、瑞士Kuehne+Nagel國際公司的數據也都指出,歐洲塞港情況逐漸好轉,彭博資訊彙整的交貨等待時間、生產者物價也都從高點回落,牛津經濟學公司的美國供應鏈壓力指標在2月攀峰後,迄9月已緩慢而穩定地改善,雖然原因之一是需求減弱。
Bloomberg Economics所發布的供應鏈監測圖也顯示,交貨時間、生產者價格等指標已經脫離峰值,並且大多數都趨向於黃色、綠色,脫離今年年初供應緊張的紅燈警示。
然而,這不表示全球經濟的一切近期就能順暢運行,企業仍為零組件及勞工短缺所苦,脆弱的供應鏈也即將迎接年底假期購物季的需求高峰,同時還面臨不利天候、碼頭工人罷工、中國大陸防疫封控及俄烏戰爭等震撼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