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小檔案
資料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圖/法新社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Economic sciences)10日得主出爐,由猶太裔美國經濟學家柏南克(Ben S. Bernanke)、美國經濟學家戴蒙(Douglas W. Diamond)及迪布維格(Philip H. Dybvig)共同獲獎。獲獎者除了能抱回獎牌、獲獎證書,三人將共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新台幣2810萬元)。
直升機柏南克 QE政策馳名
諾貝爾官方表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主席柏南克、美國金融協會前主席戴蒙和耶魯大學前教授迪布維格3人,對「銀行和金融危機」的研究而獲獎,他們的研究結果對降低金融危機、經濟蕭條風險有貢獻,「1930年代的大蕭條導致全球經濟癱瘓多年,多虧今年獲獎者的研究見解,我們能更好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
3位得獎者我們較為熟悉柏南克,他曾任美國聯準會主席。2015年4月,他成為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高級顧問,後來前往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履職。
柏南克在擔任聯準會主席期間,美國因雷曼兄弟破產,於2008年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他為免美國經濟再次陷入衰退,於2009年起先後實施兩次總規模近4兆美元的量化寬鬆(QE)政策,大印鈔票拯救世界,令美國正式步入量化寬鬆年代,令其有「直升機柏南克(Helicopter Ben)」的稱號。
柏南克在2000年左右提出「大節制」(the Great Moderation)理論,指出傳統商業周期在近幾十年來,由於國際經濟的結構性變化,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穩定性提高,使得宏觀經濟(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影響力減弱,全球經濟出現不易振興的緩步衰退。
研究銀行擠兌 開發理論模型
戴蒙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商學院。他專門研究金融中介、金融危機和流動性。他是美國金融協會的前主席。他還是西方金融協會、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美國金融協會的會員。他也是戴蒙・迪布維格模型的提出者之一。
戴蒙和迪布維格兩人致力於開發理論模型,解釋「銀行」為什麼存在;它們在大環境所扮演的角色,如何在面臨倒閉謠言時凸顯其價值;以及又該如何減輕這樣的脆弱性。他們認為經濟危機必須要保護銀行,主要是要保護銀行的存戶,要是發生擠兌造成銀行倒閉,許多存戶的財產消失,社會必然動盪。因此政府此時必須提供存款保險,充當銀行的最後防線來遏止。
諾貝爾獎依瑞典炸藥發明人諾貝爾(Alfred Nobel)遺囑而創立,自1901年開始頒發,2022年已是第121周年,不過經濟學獎並非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到的5大領域獎項,該獎是由瑞典中央銀行於其成立300周年時所設立,目的是表彰經濟學領域傑出研究者,於1969年首次頒獎。自10月3日至今,諾貝爾獎已頒完全部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