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2020年初爆發的一場疫情,改變台灣觀光業者命運,苦熬近3年的觀光業終於盼到國境開放,旅行社已觀察到暴增的國人赴日旅遊需求,飯店業也期待大啖報復性旅遊商機;不過力拚營運「U型反轉」前,還得先走過一段磨合期,以及解決觀光業缺工問題。
「0+7」政策將在13日上路,有旅行社領隊形容,在苦熬了近3年不能出團後,終於盼到國境開放,好比一直躲在黑暗的洞穴裡,終於將「重見天日」;雄獅旅遊發言人賴一青也表示,自從政府預告國境將解封後,國外旅遊商品訂單就有明顯提升,以團體旅遊為例,日本仍是最受旅客歡迎的地區,占比高達約49%,其次分別是歐洲19%,以及東南亞8%。
台北晶華酒店和雲品旗下君品酒店在疫情前,都有85%的旅客占比來自海外觀光客。晶華表示,「即使很努力在經營國旅市場,對住房率的挹注只能爭取到4、5成」,看好國門此時開放,將能搭上11月、12月年末長假旅遊旺季,掌握到海外客的一波報復性旅遊商機,預期國旅和觀光客的占比會慢慢拉近。
人力供應鏈 待磨合復甦
不過,業界分析,國境開放後,觀光業者將面臨新的狀態與挑戰。畢竟旅遊產業的供應能量不會馬上到位,後疫情時代出差習慣改變,恐影響商務客數量;再加上日幣貶值影響日客出國意願,以及機票等成本上升、團費變貴等,許多因素都會使市場不會立刻「V型反彈」,而是較為緩慢復甦的「U型反轉」。
「疫情影響實在太長,有許多供應商沒辦法支撐下去,倒閉了。」鳳凰旅遊總經理卞傑民說,雖然今年開始觀光產業陸續在恢復,但包括機票、不同地區的觀光資源等配合,都還在階段性復甦,限制團體旅遊爆發的程度。他預估市場要完全恢復,還需要半年到一年的磨合期。
疫情期間人力流失是觀光業、飯店業共同面臨的難題,迎接產業復甦,眼前仍有缺工等挑戰橫亙。
「再高的薪水也找不到房務與清潔人員。」晶華集團董事長潘思亮潘思亮曾說,現在台灣服務業跟10年前製造業面臨問題一樣,當時找不到工人,所以開放外勞,建議從台灣國際觀光產業開始開放外勞。
國旅出遊人次 連8年衰退
除了業者有感,交通部觀光局最新公布2021年台灣旅遊狀況調查,也能顯示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去年國人從事國內旅遊總次數為1億2602餘萬旅次,較2020年的1億4297萬旅次,減少1695萬人次,觀光產值因此大減881億元,不但寫下2011年以來新低紀錄,也是連續8年衰退。
觀光局分析,2020年1月中旬爆發疫情,直接衝擊到國旅市場,不過,2021年第1季國內疫情尚屬穩定,各縣市也紛紛加碼提出多項旅遊補助措施,藉以刺激國人從事國旅,因此第1季12歲及以上國人的國內旅遊總次數,較2020年成長18.95%。
觀光業者表示,今年交通部自7月15日起再祭出「悠遊國旅補助方案」, 每人每房最多可補助1300元,加上暑假到來、疫情漸趨緩和,明顯帶動一波旅遊潮,很多旅宿業客房訂房率較5、6月成長了六至八成,各熱門景區也再度出現熙來人往的旅客,但業者擔心補助結束後,出遊熱潮恐難持續,屆時若入境免居隔的話,國人在台灣悶久了,恐會出現一波報復性的國外旅遊,勢必會排擠到國旅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