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歐洲】守護一朵淨蓮

文/滿謙法師  |2022.10.02
2170觀看次
字級
大師深受信眾感動,決心在荷蘭建一座中國寺廟。圖/本報資料照片

文/滿謙法師

韋馱菩薩護佑眾生的悲願,感人的故事流傳於荷蘭,靜靜的守護著人間一朵淨蓮。


荷華寺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佛光山在歐洲第一座、亦是最大的中國傳統寺院建築。荷華寺緣起於一九九二年,阿姆斯特丹華商會文俱武會長,為達成友人羅輔聞(協會顧問)的建寺心願,特地向當時正在荷蘭弘法的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請求在荷蘭建寺度眾。

圖/本報資料照片

出汙泥而不染

大師同意後,依照法師、文俱武會長等代表僑界向市府申請建寺,眾緣和合,於一九九六年動土,並於二○○○年九月十五日開光落成,荷蘭女王碧雅翠絲(Queen Beatrix)親臨剪綵,為一大盛事。

荷華寺山門有聯云:「荷生蓮枝萬眾多喜事,華開結實百福納千祥」,而寺院之功能也正如其名,雖然周遭紅燈區、毒品咖啡廳等環寺,但卻如荷花(荷華)般出汙泥而不染,在紅塵中愈顯清新脫俗,擔負起佛法在荷蘭開花結果及淨化這片土地的重責大任。

誠如開光之日荷蘭女王所說:「我已經四十多年沒來過善德街,總有點擔心,但現在有了佛教寺院,所以也敢來了。」到荷蘭弘法時,我曾和荷蘭協會督導羅劉美珍談過。她提到當年恭請大師到荷蘭建寺的因緣,而她的先生羅輔聞居士,歷經幾次大難,奇蹟似的活過來,因此熱切期盼能夠在歐洲的土地上,邀請法師弘法建寺。

羅居士一生與佛法結下諸多不可思議因緣,源於一九四五年。當年抗戰即將勝利,十八歲的他擔任情報員。有一天,他奉命從重慶飛到浙江拍攝錢塘江鐵橋。他與同事出任務,原本已準備回航,因為覺得不夠理想,所以回頭再拍一次,就在此時被敵軍發現。

韋馱菩薩的護佑

途中,同事被日本兵打死,他則逃進了荒廢的寺廟,躲進一尊韋馱菩薩像後方。日本兵窮追不捨,以刺刀到處搜查,一段時間後,他才偷偷出來,睡在大殿裡。

隔天,他很納悶,再回到韋馱菩薩像旁,想看看昨夜何以能不被日本人的刺刀刺中。這一看,發現他躲的地方原來是一個石座,而石座應該連螞蟻都爬不進去,何以昨夜他能進得去?

後來,羅居士輾轉到了台灣,又奉派到越南。一位長官送他《普門品》,告訴他遇到急難的時候,可以誦念此經。結果在越南雖然也是出生入死,卻能平安無恙。之後,又奉命到荷蘭從事外交工作,想到韋馱菩薩曾救過他,再想到小時候母親帶他看戲,戲中有一句台詞:「重修寺廟,再塑金身」,於是,他買了一尊韋馱菩薩像供在飯館。後來,他年紀大了,欲將飯館出售,唯一的條件是繼續供養韋馱菩薩,對方也答應。

又經過許多年,荷蘭有位老人往生。臨終前告訴兒子希望有人為他誦經,但荷蘭沒有出家人,兒子幾經打聽,找上羅居士,他只能憑著一部《普門品》逐字念,完成老人最後的心願。羅居士說當時他拿起經本,像宣讀聖旨一樣的念誦。因為這段話,大師深受感動,感受到中國人旅居海外沒有佛教信仰的痛苦,決心要為他們建中國寺廟。

阿姆斯特丹市政府主辦的《你所不知道的善德街》新書發表,聚焦荷華寺。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大師號召帶領下,羅顧問和文俱武居士及陳南居士等紛紛回應,帶領信眾同心協力完成。荷華寺落成後,便受到荷蘭政府的肯定。荷蘭佛教廣播協會特地來拍攝佛光山在歐洲的弘法概況。二○○八年舉行的北京奧運聖火傳遞,經過荷蘭時,也來到了荷華寺。

持一個善念,加上願力和耐心,能成就一個道場的建設,重修寺廟,再塑金身,逐夢落實,有願必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