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經環保署環評大會昨逾三小時的審查,國道7號高雄路段案在爭議聲中通過。環評委員要求,希望國7高雄路段可徹底解決港區整體交通問題,同時對拆遷戶能妥善安置,開發單位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則承諾,會以最小拆遷原則設計,同時從高從優補償。
二○一○行政院核定國7案,二○一三年進入二階環評,但因路線爭議過大一度暫緩。環保署昨進行環評大會審查,共三十一位立委、議員、官員、環團及民眾旁聽發言,審查超過三小時,最後拍板通過。
環評大會前,民間及環團發布聯合聲明,認為工程無法紓解高雄交通問題,而密集的交流道設置,反而可能讓此路段成為台灣最危險的肇事公路。
居民認為,並非反對國7,而是這路線無法徹底解決交通問題;也有民眾說,二十三公里的高速公路設置七個交流道,幾乎平均二到三公里就有一個交流道,預算恐逾一千億元,平均每公里造價達四十多億,是鑲金道路;被拆遷居民不滿,哪有自己房屋被拆遷,又安排居民去社會住宅租屋的道理。
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則說,國7在旗山斷層上,若發生大地震,恐會造成更大危害,開發單位應提出防災防震計畫。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表示,針對居民反彈,會以居民最小衝擊為原則,同時優先設定地上權,如果要現金補償,也會以協議價購從寬處理,並優先提供社會住宅;高公局也說,會以最小拆遷原則做設計,從高從優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