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邊境解封首階段 學者籲10月中有條件「0+0」 |2022.09.28 語音朗讀 82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9月29日是邊境解封第一階段實施首日,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指出,「解封前適應期」有四大重點。圖/黃仲明 【本報台北訊】9月29日是邊境解封第一階段實施首日,全面恢復免簽待遇、每周入境上限提升至6萬人次,居家檢疫也可一人一室。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28)日指出,「解封前適應期」有四大重點,第一是轉型為中重症死亡監測,第二是「無症狀密切接觸者」免隔離,第三是國境解封改為「0+0」的一般傳染病境外監視模式,第四是目標在12月達成流感化的心理適應,完成社會對解封的適應,將新冠納入地方流行監視模型。陳秀熙表示,從流行曲線可看到,Omicron雖然有高傳播力、輕症化、免疫逃脫等特性,但BA.5只是小波流行,疫情先起的區域都已越過高峰、開始下降,其他區域疫情也將開始下降,這時疫情監測思維應改變,絕大多數確診個案僅有上呼吸道症狀,這些不需要再監測或大規模通報,要把重點擺在下呼吸道受到影響的中重症個案的預防和監測。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指出,上周可看到疫情先升溫的北北基、宜花東,疫情已開始走降,上周重症率雖然還有上升,但絕對數字很小,65歲以上重症率大約是10萬分之1.2,50到64歲是10萬分之0.18,0到49歲是十萬分之0.04。陳秀熙說,重症率是反映前幾周疫情高峰的狀況,可預期接下來也會下降。長期目標是將50歲以上的中重症率控制在10萬分之0.1以下,50到64歲控制在10萬分之0.1以下,65歲以上控制在十萬分之1以下。這就是大流行解封前適應期的第一大重點「轉型為中重症死亡監測」,並透過脆弱族群疫苗施打次世代疫苗、有效快篩配合早期病毒投藥,有效減少重症死亡。圖/中央社第二步,則是醫療照護量能供需評估。陳秀熙表示,「現在病床是夠的,但人力夠嗎?」,確診導致居家檢疫,對於醫療人力的衝擊,可能犧牲了就醫民眾的權益,因此8月超額死亡率仍有21%。陳秀熙提醒,「避免醫護人力短缺」是當務之急,重點措施就是「解除無症狀接觸者的隔離檢疫措施」,這不但有助於恢復充足醫護人力,也有助各行各業恢復正常經濟活動。第三步,是國境解封的防疫轉型。陳秀熙指出,這部分相當重要,目前機場及居家檢疫正在退場,從3+4改為以快篩及自主防疫為主的0+7,但逐漸仍要轉為「一般傳染病境外監測模式」也就是所謂的「0+0」,「我認為台灣10月中就有條件!」第四步,是社會對解封的適應。陳秀熙說,社會對於解封的適應,重點在於「降低對大流行的恐懼」,目前觀察到很大的問題,是有「心理上的NPI(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還解不開。其實秋冬只要小心觀察、對付流感,應引導社會大眾逐漸朝向流感化的方向進行心理適應,12月應該達成正式將新冠疫情納入地方流行的監視模型。圖/中央社 前一篇文章 T1/獵鷹3洋將就位 新簽愛德華獲林庭謙大推 下一篇文章 流感疫苗10/1開打 可和新冠疫苗同時接種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贈《365日》 泰國上議院珍藏2025.10.2402【城市浮光】 從大阪萬博看台灣2025.10.2403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 抗老化少碰加工食品2025.10.2404佛光山東禪寺優異 幸福村角逐雪州最佳新村獎2025.10.2405泰山佛光童軍 重陽送暖2025.10.2406印度沙彌學園新生出家 承續法脈2025.10.2407【時事必考題】危機再起2025.10.2408電磁波之應用2025.10.2409【走讀城鄉】 從台北機廠到國家鐵道博物館2025.10.2410【翰墨清韻】2025.10.2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電完成 核電廠現況評估賴:以「大衛對抗巨人歌利亞」精神抗威權彰化軍演 騎士、戰車同行央行:房市尚未到鬆綁時機台灣光復節 賴紀念古寧頭公務員違規赴陸 明年7月1日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