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萬一出現大量資金撤離,將會採取外匯管制手段。國內匯銀人士直言,「外匯管制是很嚴厲的措施」,通常要聽到這個字眼,代表市場已有金融危機的危險性,過去央行只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有提過外匯管制,且台灣外匯存底還有五千億元,仍可先用價量手段阻貶,央行不會一下就「動大刀」。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昨針對近期台股狀況,詢問楊金龍「萬一短期內外資撤出一千億美元」,央行是否有相對應措施?楊金龍表示,萬一出現大量資金撤離,將會採取外匯管制手段;但他強調,外資撤出至今,央行的因應措施都算是非常好,且外匯存底還有五千多億,由此可見外資撤離一千億的話,台灣仍有足夠能力因應。
配合股市
限制流出金額
楊金龍也說,假設真的發生無法因應的狀況,首先就是要密切注意外資動向,若撤離狀況真的相當嚴重,就必須研擬管制措施,例如管制一天內流出的金額要有限制;前提是,進行管制前還要配合股市狀況。
對於央行提到外匯管制,有匯銀人士直呼「很shock(震驚)」,畢竟外匯管制是很嚴厲的手段,雖然近期外資匯出力道很強,就央行立場可以理解,但外匯管制的字眼非常嚴厲,恐損及外資在台投資信心,「講白一點,外匯管制就是只准進、不准出」,恐怕引起外資反感心態,對台灣投資會有不利影響。
籌碼很多
不須動到大刀
匯銀人士說,央行要提到外匯管制字眼,通常是市場有金融風暴的危險性,前一次提到已是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時也曾說不排除有外匯管制,且當時斷然關閉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業務,成功捍衛新台幣匯率;但目前台灣外匯存底仍有五千多億元,要應付外資資金外流還有籌碼,不須動用外匯管制的大刀。
另有不具名學者說,近期台灣資金外流嚴重,但台灣資本市場進出是相對自由開放,若真的有必要動用外匯管制,有點「開倒車」,從市場經濟角度,央行可從價量等手段來因應匯率貶勢。
兩岸關係緊張,加上美國激進升息,熱錢大舉撤出風險急速升高,據了解,中央銀行已備妥:密切關注資金動向、盤中穩匯調節與動用資本管制等三套劇本因應。
財經官員表示,外匯管制可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不會輕易上膛,央行也不會輕易關閉外匯市場,最多只是限制部分資金匯出。